索朗巴珠是扎西老人的學生之一,2010年,多頗章卓舞隊招收新人,從40名報名的學生里面挑選了12名出來。
卓舞被稱為西藏地區(qū)的腰鼓舞,在西藏,卓舞大致分兩個流派,一個日喀則,一個山南。多頗章卓舞正是山南地區(qū)卓舞的代表。他們所使用的腰鼓有兩跟鼓槌,并且其舞蹈動作幅度相當大,韻律性極強。
祖輩相傳的多頗章卓舞
桑耶寺以東30公里處,是山南地區(qū)乃東縣多頗章鄉(xiāng),這里的卓舞擁有自己的名稱——多頗章卓舞。卓舞這個被稱為西藏腰鼓舞的舞蹈,遍布整個西藏,而追溯其起源,則是多頗章鄉(xiāng)。
在乃東縣,聽說這一代的多頗章卓舞傳承人扎西多布吉正在逛雅礱文化物資交流節(jié),我們一行將他拉上車,直奔多頗章鄉(xiāng)而去。扎西多布吉今年已經59歲,身份是多頗章卓舞傳承地——多頗章鄉(xiāng)索朗村的前任村支書,只是他因為愛好卓舞,從1978年就開始在宣傳隊練習多頗章卓舞。2008年才獲批非遺的多頗章卓舞傳到扎西多布吉這一代,原來的18種舞種已經只剩下15種?!拔业睦蠋煟弦淮囝H章卓舞傳承人丹增歐珠原來會17種,但是在教我們的時候,年紀太大,又忘記了兩種,所以傳到我這里的時候,就只有15種了?!痹鞫嗖技f。
丹增歐珠老人早已經過世,在他以前,多頗章卓舞一直這樣一代代祖輩相傳,據說距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
扎西多布吉老人正在更換戲服,這種戲服由名為“卓布窮”的演員專用。
舞蹈的靈魂
我們一邊跟扎西多布吉老師交談,一邊沿雅江對岸上溯而行,20多分鐘后,目的地就已經到達——索朗村,村級水泥路很新,剛修建沒多久。自從申請成為非遺后,多頗章鄉(xiāng)正式建立了卓舞隊,服裝也統一存放在鄉(xiāng)政府。
扎西多布吉老師就是現任的多頗章卓舞隊隊長。參加雅礱物資交流節(jié)時,他們派出了16位演員,但是因為舞臺的原因,只有14人獲準上臺。
作為動作幅度非常大的一種舞蹈,多頗章卓舞對舞臺要求非常高,對演員要求也一樣,基本上只有男演員才能勝任。
扎西多布吉老師如今年事已高,一些多頗章卓舞里面特有的甩頭動作,已經很難完成。我們趕到鄉(xiāng)政府的時候,因為演員早已放假回家,扎西多布吉老師為了給我們表演多頗章卓舞,只有自己去庫房挑了一套戲服換上,不同于其他藏戲華麗的服飾,多頗章卓舞的服飾仍然秉持著古老相傳的簡樸風格。而且跟其他卓舞也有非常明顯的區(qū)別。特別是在頭飾上面,多頗章卓舞不像其他地區(qū)的卓舞,舞者需梳長辮子,多頗章卓舞直接是用一個類似假發(fā)的頭套套在頭上,為的就是甩頭這個動作,雖說就是一個簡單的甩頭動作,人人都可以完成,可是如果要求甩成平躺的8字型或者圓形,就很考驗功力了。
“剛練習的時候,頭暈腦脹是常有的事兒?!痹鞫嗖技蠋煴緛硪驗槟挲g已經不承擔這一角色,不止是身體原因,也是因為卓舞隊需要一個領舞。
在多頗章卓舞的演員構成里面,有兩種不同的稱呼,“阿布熱瓦”和“卓布窮”,阿布熱瓦即是領隊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多頗章卓舞的阿布熱瓦有兩人,而且兩人的服飾與職責也有區(qū)別。一位是專職的領隊,是舞隊的靈魂,必須是向扎西多布吉老師這樣精通多頗章卓舞所有細節(jié)的人才能擔任。領隊,既是領舞者,也是導演,也是報幕員,他們一般不帶腰鼓,主要是提醒動作變換順序,控制整個舞蹈的節(jié)奏和速度。后來,專門研究山南地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嘉措老師告訴我們,阿布熱瓦在藏文里有時候也寫為“許達巴”,翻譯過來,正是校正和防止偏差的意思。
現在,多頗章卓舞的領隊,就是扎西多布吉老師和另外一位叫格桑仁增的老師。而此次只有扎西多布吉一人在現場,所以他直接進屋換了一身“卓不窮”的戲服出來。原本看起來一個普通的老頭,換了黑色戲服之后,頓時面貌大變,精神也異常抖擻。就在鄉(xiāng)政府的籃球場上,認真地跳了起來,一甩頭、一跳躍轉身,絲毫看不出來舞者是一位六旬老人。
隨行的干部擔心扎西老人的身體,屢屢試著勸他動作幅度不要太大,但是進入狀態(tài)的扎西老人完全忽略掉了外界的一切,專心地陶醉在舞蹈之中。上世紀七十年代,扎西多布吉獨自拜師于丹增歐珠老人。說起那時候的生活,扎西老人很感慨:“我們在冬天給田地上肥的時候,只要有空就跳幾下,這是一個讓人心情舒暢的藝術?!?/p>
裝飾華麗羽毛的兩把鼓槌,形制有細微的區(qū)別,分別適用于左右手。
多頗章卓舞的起源與傳承
跳了一會兒,扎西老人覺得只有一個人,完全跳不出卓舞的氣勢,遂停下來,叫上一個學生配合。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們提及多頗章卓舞的起源。扎西老人說:“起源于桑耶寺吧,因為整個多頗章卓舞,18段舞蹈,18個故事,講的就是桑耶寺修建的過程?!?/p>
而至于多頗章卓舞實際上到底起源于何處,已經無可考證,根據扎西老人的敘說和山南地區(qū)非遺科的嘉措老師分析,我們從神話的角度,對其來源有了一些猜測。
據神話傳說,桑耶寺修建了整整12年,修建之初,“白天人來建,晚上鬼來拆”,著名的蓮花生大師想到一個辦法,編了卓舞的跳法,教給專門跳舞的人,讓他們來迷惑拆墻的鬼,隨后又從各地邀請來不同的卓舞隊。在12年的修建過程中,這些卓舞方式糅合在一起,最終形成多頗章卓舞的雛形。桑耶寺也因此得以順利完工,多頗章卓舞從此每年都作為藏戲的第一個表演節(jié)目,出現在各大慶典之中。
據嘉措老師介紹,桑耶寺的壁畫里面,也完整地記載了多頗章卓舞的表現形式,其服飾與舞蹈特色,與如今的多頗章卓舞如出一轍。正是因為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多頗章卓舞在2008年進入自治區(qū)級文化遺產名錄。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是全球世界遺產日,多頗章卓舞隊都要組織一次公益性的展演。這一習俗,在多頗章鄉(xiāng)也有了小小的改變,人們崇尚使用藏歷,所以將展演時間定在了藏歷的五月十五。
沒過多久,扎西多布吉老師的學生索朗巴珠換好戲服出來了。兩人又重新跳了一遍,氣勢大不一樣,舞到高潮時兩手擊鼓,身體左右上下翻轉,長辮隨之掃地旋轉,動作粗獷豪放,剛勁威武,節(jié)奏感強,氣勢壯觀。跳完之后,又清唱了幾句歌詞。表演完畢之后,扎西老人眨眼就不見了蹤影,等我們準備回乃東的時候他才出現,原來剛剛是出去買酒喝去了。此時已經是下午4點。后來我們才得知,為了陪我們過來一起表演多頗章卓舞,扎西老人連午飯都沒來得及吃。
TIPS:
卓舞起源考
關于卓舞起源,可以追朔到苯教時期,在苯教的古籍《頓巴·辛饒傳記》中記載著“有人高舉經幡,有的吹起大號,有的擊大鼓……有的跳起‘宣’,有的跳起‘嘎爾’,有的擊鼓跳起‘卓’舞,有的唱起歌……”。在另一部苯教典籍《多色米》中也有卓舞的相關記載, “卓”舞至少早在雍仲苯教時期就已經盛行。
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