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1月21日電(記者王恒濤、黎華玲)近日,中國社科院《格薩爾》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藏學家降邊嘉措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世界最長史詩“格薩爾王”研究始于明代,比國外早約200年。
這一觀點顛覆了長期以來,部分國外學者的舊有認識——《格薩爾》史詩如敦煌一樣誕生于中國,而研究在國外。
誕生于青藏高原的《格薩爾》史詩,講述了傳說中的藏族英雄格薩爾王降妖伏魔、造福百姓的故事,是世界上篇幅最長的史詩,目前已搜集整理出來的就達1500萬字,被譽為“東方的荷馬史詩”。2009年10月1日,《格薩爾》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過去,學界認為,《格薩爾》史詩誕生在中國,而《格薩爾》研究在國外。其實,這部史詩在引起國外學者注意之前,早就受到本族學者的關注。國內(nèi)藏學專家用大量史料為依據(jù)予以否定,證明《格薩爾》史詩研究始于中國明代,并且碩果累累。
降邊嘉措表示,史料記載:明宗禎三年(1630年),有人根據(jù)一個青海說書人的敘述,把部分《格薩爾》的內(nèi)容譯為蒙文版的《英雄格斯爾可汗》,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在北京出版。此后,外國學者才有機會接觸到這一史詩。到19世紀末,外國人才開始注意到藏文本《格薩爾》。
俄國學者帕拉斯和帕塔寧分別于1776年和1883年在《在俄國奇異的地方旅行》和《中國的唐古特——西藏地區(qū)、蒙古西北散記》兩部著作中,把蒙古文和藏文版本的《格薩爾》介紹到歐洲,并出版俄文譯本。此后,國外學者紛紛到中國采風、考察并搜集《格薩爾》史詩,涌現(xiàn)出弗蘭克、石泰安等一批著名的研究專家。
中國重視對藏文化的保護,《格薩爾》搜集整理和學術研究是其代表性工作之一。降邊嘉措說,中國已經(jīng)形成一支以藏族為主,包括漢族、蒙古族、土族等多個民族在內(nèi)的老、中、青三代學者組成的格薩爾研究團隊?!斑@個工作還將持續(xù)下去,這是一項跨世紀的文化建設工程?!陡袼_爾》史詩的搜集整理工作在藏族文化史上是空前壯舉?!保ㄍ辏?/p>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