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六篇 修持心要的開示
敬禮上師。
當(dāng)尊者密勒日巴在雅龍腹崖窟居住的時候,有一個屬于梅族的商人前來朝謁,對尊者生起了不退的信心,把積資的一切所有都供養(yǎng)給尊者父子們。向尊者求得法要及指示后,即依法修行。(不久),就生起了殊勝的覺受和證解。
尊者隨即對他指示見、行、修雙融之道。于指示之剎那間,梅貢當(dāng)下親見實相之本來面目!他心中歡喜,雀躍萬分。為了酬謝尊者,梅貢準備了一個會供,在會供的坐列中,只貢惹巴詢問梅貢道:“你對口訣和法要是否已經(jīng)有了決定的信心呢?你生起暖相[1]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梅貢說道:“因為傳承和根本上師的慈悲加持力故,我已經(jīng)對口訣生起了決定的信心。暖相生起的憑證就是:無論我受到任何痛苦和快樂,或遭遇任何逆順諸境,除了上師的口訣外,其他我是什么也不需要了。心中只想在山洞中一心修行。這個念頭非常強烈堅固,可以說是到了驅(qū)之不去的程度。”
尊者聽了非常高興說道:“梅貢呀!你說的話不錯,確實是應(yīng)該這樣的。如果對上師和口訣有了決定的信心,覺受和證悟就一定會產(chǎn)生。(對某些人來說,)也許覺受不易很快的生起來,但無論如何他應(yīng)該決心去住山,堅志專心修持。(這樣去做,覺受和證悟就決定會產(chǎn)生的)。隨即歌道:
“敬禮譯師馬爾巴足。
具足修行經(jīng)驗者,瑜伽行者我老密,為汝梅貢諸弟子,唱此修持心要歌,細思其義勤修持。
我已澈斷迷惑故,已悟明體即上師,未悟明體即師前,不可舍離成就士。
外顯諸境皆經(jīng)典,未悟外顯皆法時,不可舍離正法教。貪欲煩惱自息滅,
貪惱未能自滅時,不可舍離對治心。無生妙義應(yīng)證悟,未悟無生妙義時,
應(yīng)勤善護因果法。輪涅無二應(yīng)了知,未了輪涅無二是,應(yīng)修二諦雙融義。
自他無別應(yīng)契證,未證自他無分別,不可舍離菩提心。悟境隨時自開顯,
未能悟境自顯時,不可舍離深細觀[2]。根本后得無差別,未證定、散無二時,
應(yīng)依靜處勤修持[3]。覺受汩汩不斷生,未能至此境界時,不可舍離三要法[4]。
三身即是本來面,未證本具三身時,應(yīng)修生、圓二合道。眼耳鼻舌身與意,
一切時中坦松松,六聚未能松坦時,不可舍離三昧耶?!?/p>
梅貢聽了雀躍萬分說道:“請尊者把見、行、修雙融之指示匯合成一開示一下好嗎?”為酬其請,尊者歌道:
“能賜加持師前禮。
‘見’契雙融心歡喜,‘修’契雙融心樂然,‘行’契雙融意雀躍,此三雙運甚奇哉!
見若不能達雙融,豈知世間即法身?修若不能趨雙融,苦痛豈能成莊嚴?
行若不能契雙融,貪欲豈能自清凈?輪回六道眾有情,涅磐出世之妙智,
二無差別體性一,‘見’之雙融應(yīng)如是。種種顯現(xiàn)陰陽物[5],以及法界體性智,
本無差別同法身,‘修’之雙融應(yīng)如是。如彼水月遍一切,不可捉摸似虹彩,
如彼燈光極明耀,‘行’之雙融應(yīng)如是。此法眾生皆具足,三種雙融如是知。
一切無二乃勝見,無有散亂是勝修,雙運合一為勝行,此三無別即勝果。
(梅貢吾子善受持),汝應(yīng)如是修行去!”
眾弟子聽了此歌,心中都得到很大的利益。
梅貢準備獨自到山中去靜修,臨行之前啟稟尊者道:“請您教我一個便于記憶又容易修持的口訣?!?/p>
尊者說:“我自己是這樣的修持才生起身心的各種功德的,你也應(yīng)該同樣的去修行。聽我歌曰:
密勒日巴瑜伽士,愕然觀心見體性,洞見離戲似虛空!一切放下悟?qū)嵪啵?/p>
證悟諸法體性空!松復(fù)松兮歸本元,明體河中清濁分!全舍頓斷妄念絕,
六道險徑永滅跡!通達自心即佛故,無有所欲之可修!悟境由內(nèi)開顯時,
如彼極暗黑暗中,皓日突出光大千!一切煩惱妄念聚,不假斷舍與對治,法爾消融無蹤跡!”
梅貢聽了心大歡喜,滿意非常。即依師囑,獨自到無人山中去修持,終于產(chǎn)生道地的暖相和覺證之種種功德。以后他就成為尊者的親近弟子之一,名叫梅貢惹巴。他以后教化了許多有根器的弟子,使他們蒙受很大的利益。
這是梅貢惹巴的故事。
[1]暖相--此處所謂暖相并不一定是指丹田拙火之暖熱相,此為泛指修行之證悟前相。特指般若之相應(yīng)證驗。乃借用一般大乘之四加行道:“暖、頂、忍、世第一法?!敝芭弊侄鴣?,如鉆木取火,先生暖、煙、極熱(頂)等而后才能生火也。所以“暖相”又泛指一般定慧修持相應(yīng)之相也。
[2]原文作--“各各分別觀”。
[3]原文作“應(yīng)依靜處修持方便道”。
[4]三要法:此處藏文作:“sNa. rDse. gSum.”,不知何指。
[5]種種顯現(xiàn)陰陽物--此處若直譯則為“種種顯現(xiàn)之紅白”,但如此直譯則讀者極難了解。其實密乘之“紅白”即是中國儒道所共論之“陰陽”。密乘頂輪白菩提,臍輪紅菩提與丹道之子午位陰陽酷似。惟密乘之最極目標在超出陰陽,或會陰陽變化之萬物大用流行與不生不滅之法身同體,雙融一位。超陰陽而又即陰陽。此超出陰陽范圍之鵠的則在道家似未強調(diào),而佛家則強調(diào)矣。至于世間大用流行之萬物萬事之變化皆由陰陽之相生而來。解釋此點之詳盡、博大精深莫過于吾國之易經(jīng)哲學(xué)。易經(jīng)之主旨在“解釋變化之原理”,而佛教之精深則在超出變化后復(fù)涵容變化,其精神在解脫,故說教多著重講“空理”而少涉及“變理”。此處密師明白指出“種種顯現(xiàn)”--即世間萬物之一切顯現(xiàn),皆為“紅白”或陰陽相生之事物實極具意義,佛典中殊不多見,但對此變化之原理未加詳細說明耳。
關(guān)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wù)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wù)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