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年的意思是“悅耳動聽”。
約訪索次當天,他正在參加一位朋友的葬禮。那位朋友,是拉薩著名的制琴師阿旺洛珠。龍日(上圖)用扎年琴聲深深地懷念這位故人。記者 沈未蘭 攝
龍日的學生在認真學習扎年琴。龍日希望,學生們能將扎年琴聲帶到更遙遠的地方。 記者 沈未蘭 攝
《扎年扎西杰布》是龍日等演唱、索次配譯的描寫扎年“生平”的歌,“扎西”意為幸福吉祥,“杰布”意為國王,“扎西杰布”多用于人名,此處將扎年琴擬人化,寓意“西藏傳統(tǒng)樂器里的老大”。歌曲包含這樣的歌詞:扎年扎西杰布,請回到父親的懷抱;扎年扎西杰布,請回到母親的懷抱;讓我們共唱一首吉祥的歌,使他安然無恙地回到那可愛的故鄉(xiāng)。
“這里存在一個誤區(qū),扎年不能叫六弦琴,就像馬頭琴不能叫兩弦琴,就像,我叫索朗次仁,你不能叫我‘幸運長壽’,是一個道理?!薄 鞑孛褡逅囆g研究所索朗次仁 學者、作家,重要成果為《中國曲藝志·西藏卷》
學識淵博、治學嚴謹?shù)乃骼蚀稳剩ê喎Q索次)儼然已經成了我們的文藝顧問。每當要了解某一領域的專業(yè)知識,欲求更加嚴密的探索,我們總是無法繞開他,這位60多歲還迷戀酒精、半醉半清醒的“老才子”。
事實上,我們深信不已的“六弦即扎年”只是一個“拉漂”概念,最終的訴求,年老但很有氣質的索次先生在他的會客室里言辭生動:“這里存在一個誤區(qū),扎年不能叫六弦琴,就像馬頭琴不能叫兩弦琴,就像,我叫索朗次仁,你不能叫我‘幸運長壽’,是一個道理?!?/p>
這個“誤區(qū)”,經過查實,被證明為:“扎年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已發(fā)展有六弦、八弦、十六弦、二十弦等多種,其中以六弦最為普遍?!边@種誤區(qū)的存在,顯然是一種以偏概全、想當然的思索狀態(tài)。 而扎年并非六弦的概念至今未在學術界引起重視、未能達成共識,不能不說,謠傳的力量之巨,學術考據(jù)學術正名的任務之重。此文將這一誤傳提在前面,一方面受索次先生委托,另一方面,這更是新聞傳播媒體的職責。
自下午2時至下午5時,整整三個小時,索次先生以持續(xù)不斷的熱情,與我探討令他“自豪、愉悅、感動但又略有隱憂”的扎年,這個“流傳了至少四五百年”的傳統(tǒng)樂器在西藏有著難以想象的普及程度,超過起源于13世紀曼丁人建立的馬利王朝的——非洲手鼓,超過19世紀從意大利傳入美洲后又傳入西藏的可愛的撥弦樂器——曼陀鈴,它甚至超過當下流行音樂與搖滾音樂的主要角色——吉他。在西藏,神秘的格薩爾說唱需要它;高亢悠長的藏戲有時也需要它;就連街頭乞丐的主要工具之一,都是它。扎年,是西藏人民堆積在時間與藝術之河里的閃光的星星,至少四五百年的存在歷史,足以使其成為罕見的奇葩,其普及程度,使索次先生深感高興,而其越來越顯“小眾”的傳統(tǒng)特色,令他擔心這些珍貴的民族瑰寶會被“年輕人拋棄”。
他和它曾在田野上歌唱
“我的第一把琴是用裝糖果的鐵皮盒子、羊羔皮、部隊里的廢棄電話線做的……”
——拉薩市歌舞團 龍日 扎年彈奏專家,從事扎年彈唱51年
我還記得采訪龍日先生的時候,為了配合拍照,老人家抱著扎年琴時而端坐、時而站立,時而跳起舞步,那時的老藝術家臉上,少了幾分沉浸在扎年琴中的歡樂,而是在為攝影“效果”做犧牲。我還記得他說,他們一家是音樂人,經常全家圍在一起又唱又和,但是,我最終沒再去用現(xiàn)代科技對準那個自然美麗的家庭。
“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民族藝術團曲藝隊——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國家文化部授予的獎章,如今懸掛在龍日教學生彈扎年的大辦公室的柱子上。此前,他已走過——1964年,西藏群眾業(yè)余文藝代表團赴北京參加全國群眾業(yè)余文藝觀摩演出會,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他已走過——從第一份工作到最后一份工作,在拉薩市歌舞團度過的人生最旺年。如今,拉薩市歌舞團給龍日的最后一項工作是,培養(yǎng)接班人,然后便可退休。
從2009年5月招收學員以來,龍日已經與那些年輕人度過了整整一年,陪伴他數(shù)十年的扎年琴也已交給弟子,需要時,他會隨便拿起一把琴示范,而不會特意去挑那把老得有了滄桑感的扎年。
即將退休,坐在龍日上課的大教室,強烈的陽光照在他臉上,立刻有了時光的味道。
上世紀中期,在次角林山溝里讀小學的龍日,人生字典里還沒有“扎年”兩個字,他只是放學回家走在田埂上的時候,會“拉索”一聲唱開來,然后向家奔跑。
后來,他結識一個看管牧場的大人,大人隨身攜帶一把扎年,可以彈出美妙的聲音,很神秘很自豪的樣子,還開玩笑說:“如果給六塊錢,就把琴賣給你。”
自那時起,龍日知道了世界上有一種叫扎年的樂器,但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一輩子,已與扎年撇不開關系。
那時,西藏有位名藝人,叫小蘇啦。龍日是怎樣巧合地結識小蘇啦的呢?他的爺爺病了,需要針灸,病人太多,每次針灸前龍日都要提前去排隊。那個名叫小蘇啦的藝人也天天去排隊看病。與別人不同的是,小蘇啦很享受排隊的過程,總是一邊等候一邊彈奏扎年琴。小蘇啦的音樂讓龍日年幼的心“躁動”起來,他回到家,用裝糖果的鐵皮盒子、羊羔皮、部隊里的廢棄電話線,自己做了人生中的第一把琴。當聲音,不管美妙與否,從鐵皮盒子里滾落出來的時候,龍日的父親鐵了心要為他買那把價值六塊的“昂貴”的琴。
那時候,龍日17歲。如今回頭來看,17歲的經歷,不是巧合,是注定。
現(xiàn)在的龍日已經是68歲高齡的長者,在西藏扎年彈唱中首屈一指,一把扎年琴拴在背上,從無憂無慮的少年,到策馬揚鞭的青年,到爬坡下坎的中年,再到步履蹣跚的老年,他把扎年的琴聲帶到了大半個西藏,高山峻嶺也好,峽谷深山也罷,陽光璀璨也好,星空爛漫也罷,龍日,一路行走一路歌唱。
龍日希望,正在培養(yǎng)的學生們能將扎年琴聲帶到更遠的地方。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