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wǎng) > 非遺 > 民俗館 > 飲食

        古榮糌粑制作技藝 青稞在旋轉的磨盤上成食

        2015年05月14日 16:37    
        分享到:    

        古榮糌粑制作技藝

        傳承人:尼瑪桑旦

        入選時間:2011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區(qū)級文化遺產名錄。

        糌粑是由生長在青藏高原的青稞干炒磨制而成,是藏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tǒng)主食之一。制作糌粑的技藝有多種,而用水磨磨出的糌粑面卻是最古老的制作技藝。

        用石盤做磨子,靠水能做動力,這種原始的糧食加工工具,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早已淡出人們的視線。然而,在堆龍古榮鄉(xiāng),彎彎奔騰的堆龍河邊,至今仍可見這樣的水磨坊,這些古老的水磨,在歷史的長河中就像一首首悠悠蕩蕩的老歌。

        1

        古榮糌粑制作技藝唯一傳承人—尼瑪桑旦。

        水磨磨出一首悠悠的歌

        在堆龍古榮鄉(xiāng),鄉(xiāng)政府工作人員將我們帶到了古榮鄉(xiāng)巴熱村,他們說那兒有鄉(xiāng)里最古老的水磨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

        從古榮鄉(xiāng)鄉(xiāng)政府沿著219國道驅車前行10多分鐘,左轉進入一條土路,不遠處,一排石頭房子映入我們的眼簾。還未走近,“嘩啦啦”的流水沖打水輪的撞擊聲和“吱吱呀呀”磨盤轉動發(fā)出的震顫聲便闖入耳朵。

        走進水磨坊,一陣炒青稞面的香味撲鼻而來。一個直徑一米多的石磨盤不停地轉動著,細細的青稞面從磨盤間慢慢滑落。

        古榮鄉(xiāng)的石磨有它自己的特點,湍急的堆龍河水被引導到通往水磨的渠道里,河水流淌到水磨的木槽口,水流順著木槽突然急速而下,形成一股強有力的沖擊力,巨大的金屬葉輪被這股水流的沖擊,高速的旋轉。鑲嵌在葉輪中間的中軸跟著轉動,帶動連接上面石磨的旋轉,發(fā)出轟隆的鳴響,讓人感到震撼。這樣的水磨動力大,磨盤旋轉速度快,磨出的面細,質量好。

        每個磨盤中有一個磨眼,石磨的上面放著一個黑布制作的方斗,是盛青稞用的,方斗呈倒金字塔形狀,一根小木棍一頭伸在方斗下方的小口,另一端放在旋轉的石磨上,隨著水磨的旋轉,小木棍不停的抖動,青稞順著方斗的小口均勻地流入磨眼里,通過石磨的運轉,上面流進洞口的青稞,在兩塊石磨之間就變成了面粉,順著上下石磨的邊緣刷刷流到磨槽里。

        看著這古老的水磨,它除了給人以歷史滄桑的感覺之外,還有一種神秘感。

        3

        坐落在堆龍河邊的古老水磨坊。

        糌粑制作技藝會繼續(xù)傳承下去

        古榮鄉(xiāng)巴熱村63歲村民尼瑪桑旦是古榮糌粑制作技藝唯一傳承人,他說水磨曾經是重要的生產工具,在農耕時代,它是一種先進的機械設備。17歲,他就在水磨坊做事了,當時水磨坊只有當?shù)氐那f園主有。以前,村民們都很貧窮,家里沒有多的青稞可以用來磨面,因為收的青稞大部分都被交了租,只剩下一點點作為全家的口糧?,F(xiàn)在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每家每戶都是幾百斤青稞拿過來磨面做糌粑。

        尼瑪桑旦說,像這樣的水磨坊還很多,古榮鄉(xiāng)就有100多個,這個是最古老的,有300多年的歷史。

        尼瑪桑旦向我們介紹了古榮糌粑的加工工藝流程,主要分為清洗、火炒、脫皮、精選、水磨五個步驟,完成這個周期需要好幾天的時間。村民都在自己家里架起一口大鍋將青稞炒熟,青稞炒熟后再進行精選,除去石子等雜質,待冷卻后,便拿過來用水磨進行加工。

        水磨加工是利用水能帶動石磨轉動,將青稞磨制成粉末狀。石磨重達兩噸,這樣重且堅硬的石磨尼瑪桑旦說他知道的就已經磨壞了6個。石磨磨面時,在水流的帶動下快速旋轉,糌粑從兩個大石磨中間溢出,香味一點不減。

        古榮糌粑制作技藝被列入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古榮糌粑制作技藝唯一傳承人,尼瑪桑旦感到特別的激動,同時,他也在思考如何把糌粑制作技藝更好的傳承下去。

        尼瑪桑旦的大兒子白瑪赤列6年前就跟著他學糌粑制作技藝,尼瑪桑旦希望大兒子能繼續(xù)將這門技藝傳承下去?!拔覀兊聂佤问亲詈玫模谑袌錾弦彩亲詈觅u的,這東西可不能丟,丟了以后就沒了,我希望他長大后也學下去?!蹦岈斏5┲钢?歲的孫子索朗赤列說道。

        2

        在水流的帶動下,磨盤迅速運轉,細細的青稞面從磨盤間滑落。

        如今,在現(xiàn)代生活高速發(fā)展的時代,遠古流傳下來的水磨,仍保留著它頑強的生命力。在古榮鄉(xiāng)這樣保持運轉的水磨還很多,之所以它還能運轉,主要是它還具有一定的市場。幾個在水磨坊磨青稞面的村民告訴我們,用水磨磨出的青稞面做成糌粑很好吃,用其他機器磨出來的就不好吃了。因此,古榮鄉(xiāng)的水磨并沒有因為歷史的久遠而完全褪去,雖然它的作用越來越少,但是,仍然很難抹去人們對它的眷戀。

        這門技藝跟隨尼瑪桑旦快50年了,他對水磨坊也是充滿了感情,他說,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就會一直做下去。因為,他的一生歲月都陪伴著水磨坊,他希望讓更多的人能夠品嘗到美味的古榮糌粑。

        水磨在歷史的長河中吟唱著生命之歌,水磨磨碎了鄉(xiāng)村的粗糙,磨長了鄉(xiāng)村人的歲月,磨出了鄉(xiāng)村的精華,也磨出了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老技藝。(郭祚彬 盧明文)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