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時分,小嘎瑪貢桑巷子里彌漫著陣陣飯菜香味。我們跟著向導來到了西藏嘎瑪嘎赤畫派傳習基地院子里,盛放的花、蔥綠的草地毯,非常漂亮。年輕的唐卡傳承人羅珠巴松,就這樣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視野,清瘦的輪廓和健康的膚色,讓人一眼就印象深刻。
羅珠巴松,1983年出生于昌都卡若區(qū)約巴鄉(xiāng)約俄村的蔣瓊唐卡世家,是嘎瑪嘎赤派大師烏欽·敦德拉松的后代,于2014年被授予“嘎瑪嘎赤自治區(qū)級代表性傳承人”的稱號。
在院里的小方桌旁,羅珠巴松細細給我們講述了他和唐卡的故事。
“每一次繪制唐卡前,我都會熟背唐卡的內容,了解其中的背景、故事,查找翻閱所有相關的經書、經文。但不是所有文獻都能輕易找到,因此各處寺廟也成了我經常駐扎的地方。有時,一幅作品需要連續(xù)繪制幾個月,每天工作12個小時左右,會覺得非常辛苦,但到最后看見成品時,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羅珠巴松臉上露出了笑容。
“我?guī)銈內タ纯醋髌钒桑 彼贿呎f一邊把我們帶到他的展廳,給我們講述唐卡繪制的過程及內容。玻璃櫥窗里有剛描摹好的,也有大量成品。他指著其中一幅唐卡告訴我們:“這是我最滿意的作品《蒂洛巴》,是2012年開始畫的,創(chuàng)作了9個多月,2012年底完成。”他向我們娓娓道來,2009年,在色拉寺開始復原全西藏唯一僅存的84位《大成就者套系》,使他看到了以前畫師繪制的具有老嘎瑪嘎赤風格的作品,學習借鑒了很多人物神態(tài)的特殊畫法。4年間,他完成了整套29幅作品?!啊兜俾灏汀肥瞧渲幸环驗橛兄白髌返姆e淀,所以這幅作品很順利就完成了?!彼烛湴恋卣f。
創(chuàng)作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羅珠巴松告訴記者:“記得2014年的時候,我們去四川境內的然覺寺畫壁畫,墻面有400多平方米,剛開始,我們用肉眼考察認為這面墻可以直接作畫,就省略了墻壁打理這一程序,結果一個月后,所有地方都裂了。當時我們特別緊張,問了好多老師,對這一片的土質進行多方面了解,最后結合傳統(tǒng)的技術,從最基礎打磨墻開始,根據(jù)墻質找對應的藥材上藥,以達到防蟲防裂的效果,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我們最終完成了《如意藤——釋迦牟尼百行傳》《道果法傳承》系列大型壁畫?!?/p>
在談及唐卡傳承問題時,羅珠巴松爽朗地笑道:“我現(xiàn)在有兩個兒子,想讓他們繼續(xù)學習繪制唐卡?!?/p>
走出小巷,那座小樓的唐卡傳奇仍在繼續(xù),在更深更廣地傳播更多的藏族文化元素。(記者 王雨霏 王雅慧 實習生 萬靖)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