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轉改”活動開展一段時間了。總在想,“走基層”是路徑,而“轉作風”“改文風”卻是實質。
毛澤東同志早年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說得是文藝工作者堅持“兩為”方針的話題。正是在“兩為”方針引領下,才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歷時最久、影響最大的一個文學流派——“山藥蛋派”。實際上,天天跟社會攪在一起的新聞工作者,更應當時刻不忘踐行“兩為”方針。
如果說,現實主義是“山藥蛋派”的不朽靈魂,那么追求生活的本質真實就是“山藥蛋派”區(qū)別于其他文學流派的明顯特征。最近“走基層”重訪沂蒙山,仿佛又聞到“山藥蛋”的芳香。
在動輒珍饈美味的饕餮大餐上,土里土氣的山藥蛋自然登不得大雅之堂;而實際上,滿腹膏腴的現代人,更需要補食山藥蛋之類的健康綠色食品?!吧剿幍芭伞眰鞒袛凳甓恍?,靠得就是扎根于生活的沃土。新聞雖說不是文學,但同樣不可須臾脫離實際、脫離生活、脫離群眾。
不知道從何時起,一些新聞工作者也沾染上了“脂粉氣”,患上了“富貴病”。他們“高雅”得離現實、離百姓越來越遠,筆下的文章也常作“無病呻吟”,充斥著“八股之氣”“驚悚之語”,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每每得意于自己的“創(chuàng)新之舉”。再看看趙樹理們的“山藥蛋派”,《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哪個不是洋溢著鄉(xiāng)間的氣息,散發(fā)著泥土的味道?“小二黑”“李有才”們,才是他們心目中、作品里永遠的“主角”。
“寫農民看得懂的書”,是“山藥蛋派”一貫的追求。矚目社會、狀寫生活、貼近群眾,對“山藥蛋派”來說,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時下新聞工作者“走基層”,應切忌浮光掠影、走馬觀花,把“走轉改”當成“一陣風”。
“山藥蛋派”之所以為老百姓喜聞樂見,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有深入社會、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的好作風,就是有樸實、真摯、通俗的好文風。轉作風也好,改文風也罷,要緊的是與老百姓手相牽、心相連,喜群眾之所喜,哀群眾之所哀,真正反映基層和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
真的希望,新聞同行們像當年的“山藥蛋派”那樣,把基層走得踏實,把作風轉得扎實,把文風改得樸實。(作者為新華社山東分社副社長、總編輯)
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