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網上有個段子,大概是關于感情什么的——“我想要吃一個蘋果,你卻給了我一車香蕉”,這樣的行為在令人心生感動的同時,又讓人哭笑不得。
“我有付出,你有需要,但我付出的卻不是你需要的?!边@種情況要是在民生工作中出現(xiàn),勢必會造成“出力不討好”的局面出現(xiàn),因此,民生工作重在“對癥下藥”。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凝聚合力、加快發(fā)展的基石。要做好民生工作,首先要做好基礎調研,特別是基層黨員干部們,必須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把實現(xiàn)人民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尤其是要圍繞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等內容,客觀地、及時地了解和掌握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堅持說實話、講真話,切實做到“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好的作風、好的形象,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保障。中央八項規(guī)定的出臺,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相繼開展,興起了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熱潮,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不過,轉作風一時見效易、長期堅持難。因此,我們要著力完善科學的問責機制、考評機制和激勵機制,用硬約束來保障轉作風;相關上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崇尚務實的工作作風,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切實把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落到實處。
最后,辦實、辦好民生實事,不能僅停留在抽象的認識和概念上,更要有高度的責任、扎實的作風、主動的作為,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才能讓人民群眾真正見到成效,感受到變化,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