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秋天,連著跑了幾場在自治區(qū)群藝館開展的藝術展覽,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葉星生“傳承與創(chuàng)新——雪域星生拓繪經典”藝術展開幕之后的一場藝術家的對話與交流。
葉星生“傳承與創(chuàng)新——雪域星生拓繪經典”藝術展,以遍布西藏、由藏族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瑪尼石刻藝術為主題,將古老的瑪尼石刻藝術及古老的木雕經文、圖紋拓印在皮紙或宣紙上,再結合內容需要,以唐卡的構圖、國畫中漢地潑墨的重彩手法,在拓片空白處畫出祥云、山水、花草、飛禽,用以對拓片內容進行罩染延伸,最后提款蓋章,讓繪畫與拓片相輔相生,讓藏、漢文化融為一體,開創(chuàng)了一條藏族美術的創(chuàng)新之路。
每一幅拓繪作品似唐卡卻又非也。在筆者看來,它與唐卡除形似外,于內卻全然不同。然而,最能引起筆者興趣的卻是這次展覽中幾乎在每幅作品中都有所體現(xiàn)的藏地瑪尼石刻這一文化符號。
瑪尼石刻藝術就石板、石塊的天然形態(tài),用刀斧來構圖造型,集古樸、渾厚、生動于一體,為原本冷冰冰的石材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斈崾趟囆g始于原古,與古老的巖畫、摩崖石刻有著緊密聯(lián)系,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是藏民族文化遺產中一筆珍貴的財富。
古今中外歷史或文化史上,很多大藝術家的導師都是民間藝術。葉星生很早就關注藏地民間文化藝術,作為收藏家的他,早期收藏中有很大一部分便是瑪尼石刻。
用葉星生自己的話來說,瑪尼石刻藝術不呆板,它不像唐卡或壁畫受度量經的把控,它是創(chuàng)造性的,也是隨意的,因而很生動?,斈崾淌敲耖g藝術,真正體現(xiàn)了西藏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著名畫家余友心在說到西藏瑪尼石刻這種古老民間藝術現(xiàn)象的變化時表示,頗為遺憾。他說,剛來西藏時,瑪尼石刻很多,在昌都一些地方還看到過有的老百姓用瑪尼石刻來梯田、筑水壩等。當時覺得用這樣的民間藝術品搞建筑太過奢侈了。然而,幾十年過去后的現(xiàn)在,瑪尼石刻藝術在西藏退化了,現(xiàn)在多用機器刻,已毫無藝術價值。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連固有的生活方式、生活形態(tài)都保存不下來,那它的文化也就斷線了。
眾所周知,西藏的民間藝術是一個范疇、一個體系,它不僅僅是瑪尼石刻,還有其他的藝術形式。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有文化自覺方有文化自信。無論藝術、文學,想要登上巔峰,必須扎根民間文化藝術的土壤。保護、研究、弘揚西藏民間藝術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好在,通過這場藝術展,筆者也聽到了一個可以為之歡欣鼓舞的好消息。那就是,多年來,眾多區(qū)內外藝術家、收藏家和學者從未停止過對瑪尼石刻、擦擦、風馬旗等西藏民間藝術的研究和探索。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被葉星生稱為西藏三寶的瑪尼石刻、擦擦、風馬旗這三樣民間文化藝術可以申遺成功,如愿成為西藏眾多非遺文化中又一奇葩。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