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正在全黨深入開展。繼在廣東考察為“以學鑄魂”指明方向、在陜西考察深刻闡釋“以學增智”,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對“以學正風”提出明確要求,深刻闡述了通過集中教育推動全黨以自我革命精神解決黨風方面突出問題的重要意義,強調人民群眾看主題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觀的感受是看黨風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否得到解決、黨員干部作風是否有明顯進步。2021年7月,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西藏視察時強調,要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堅持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fā)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fā)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加強邊境地區(qū)建設,抓好穩(wěn)定、發(fā)展、生態(tài)、強邊四件大事,在推動青藏高原生態(tài)保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上不斷取得新成就,奮力譜寫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fā)展新篇章。值此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西藏兩周年之際,我們要以開展主題教育為契機,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學查改相貫通,增強檢視整改實效,不斷把作風建設引向深入,努力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扎實做好西藏各項工作。
以學正風:大興務實之風
大興務實之風,必須抓好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從毛澤東同志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到鄧小平同志的“只有調查研究,你心中才有數”,再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切實地走到人民群眾中去,才能發(fā)現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對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深入實際、深入人民群眾,既看“高樓大廈”又看“背陰胡同”,多到困難多、群眾意見集中、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和單位調研,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準確了解群眾的所憂所盼,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切實把調研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實際舉措,推動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風大轉變、工作大落實。
大興務實之風,必須重實干求實效。求真務實,是我們黨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重實干求實效,突出一個“實”字。唯有實干,方能篤行。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年輕干部要時刻對照黨章,用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把人民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贊成不贊成作為衡量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講實話,始終做到對黨忠誠老實、言行一致;辦實事,始終做到以人民為中心、走群眾路線;求實效,始終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求真務實。要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繼承發(fā)揚“兩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和青藏鐵路精神,振奮精神,腳踏實地,尊重實際,篤實好學,真抓實干,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不違背規(guī)律,不盲目蠻干,不做表面文章,不?;ㄈC腿,以只爭朝夕的工作態(tài)度,提高效率、提升水平,樹立高標桿、明確高目標,把工作抓實、基礎打實、步子邁實。要胸懷“國之大者”,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以釘釘子精神,把抓落實作為開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既要善謀全局當好“指揮員”,更要撲下身子當好“戰(zhàn)斗員”,絕不把說的當做了、把做了當做成了,拿出繡花功夫,切實把調研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實際舉措,聚焦問題、知難而進,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積極擔當作為的精氣神為黨和人民履好職、盡好責,真正做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群眾檢驗的實績。
以學正風:弘揚清廉之風
弘揚清廉之風,重在自覺。自古我國就有“米芾拒石”“楊震拒金”“子罕拒玉”等佳話,清代官員張伯行也曾說過“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這都說明了清廉自覺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次主題教育,要教育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突出問題導向,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接受政治體檢,打掃政治灰塵,糾正行為偏差,解決思想不純、組織不純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要緊密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新職責,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對標黨風要求找差距、對表黨性要求查根源、對照黨紀要求明舉措,深入開展 “查作風、查責任、查漏洞、查落實”教育,持續(xù)糾治“四風”,把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增強紀律意識、規(guī)矩意識,把學、查、改有機貫通起來,做到公正用權、依法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全面查找自身不足和工作偏差。要守住政治關、權力關、交往關、生活關、親情關,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不斷提高自身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推動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規(guī)規(guī)矩矩的上下級關系、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當好良好政治生態(tài)和社會風氣的引領者、營造者、維護者。
弘揚清廉之風,貴在持久。明代理學家薛瑄認為清廉自守有三種境界:見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尚名節(jié)而不茍取者,其次也;畏法律、保祿位而不敢取者,為下也。我們共產黨人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義、求的是大我,就要一體推進建設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護欄。當前,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全面鞏固。但也要清醒看到,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遏制增量、清除存量的任務依然艱巨,我們對腐敗的頑固性和危害性絕不能低估,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扎實開展主題教育,把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關鍵是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持三者同時發(fā)力、同向發(fā)力、綜合發(fā)力。要全面加強政治監(jiān)督,聚焦“兩個維護”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緊盯“七個有之”,突出反分裂斗爭紀律,讓黨員不得信仰宗教成為嚴規(guī)鐵紀,堅決清除政治上的兩面人、“騎墻派”。要貫徹“三不”一體推進方針方略,扎緊防治腐敗的制度籠子,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少數”,加大懲治腐敗力度,有針對性地補齊制度短板,強化警示教育,不斷提高治理腐敗效能,讓各級領導干部牢固樹立正確權力觀,筑牢思想防線,堅守法紀紅線,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覺悟而不想,真正把不敢腐的強大震懾效能、不能腐的剛性制度約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優(yōu)勢融于一體,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
以學正風:養(yǎng)成儉樸之風
養(yǎng)成儉樸之風,必須以儉修身。節(jié)儉樸素,力戒奢靡,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古人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鋪張浪費、奢靡享樂,不僅浪費有限資源,還會腐蝕人的心靈、消磨人的意志,更會嚴重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嚴重損害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執(zhí)政地位。當前,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無論是資源相對不足的現實國情,還是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都決定了廣大黨員干部要從內心深處樹立節(jié)儉樸素的意識,從外在行動踐行勤儉節(jié)約的行為準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黨章規(guī)定的黨員義務,“尚儉戒奢”是《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提出的明確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把生活作風問題作為檢視整改的重要內容,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從一點一滴做起,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筑牢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及實施細則精神的堤壩,尚儉戒奢、節(jié)儉樸素,力戒奢靡,保持嚴肅的生活作風,培育積極健康的生活情趣,以“檢身若不及”的自覺要求自己、反思自己,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不斷增強自制力,勇于改正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以好的作風振奮精神、激發(fā)斗志、樹立形象、贏得民心。
養(yǎng)成儉樸之風,必須以儉興業(yè)。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向焦裕祿、楊善洲等同志學習,涵養(yǎng)道德操守,培養(yǎng)健康情趣,崇尚簡樸生活,做家風建設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對社會而言,養(yǎng)成儉樸之風,就能有效減少資源浪費、有力減輕環(huán)境承載壓力。對各級政府而言,帶頭過“緊日子”,就能將更多資金投入民生領域,辦好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黨員干部養(yǎng)成儉樸之風能有效肅清黨內風氣,通過黨風帶動政風,政風帶動民風,推動整個社會形成質樸勤儉的良好風尚。黨員干部是“關鍵少數”,更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秀傳統,大力宣傳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以優(yōu)良作風帶動社風民風向上向善,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堅持以學正風,倡導“大興務實之風,弘揚清廉之風,養(yǎng)成儉樸之風”是習近平總書記從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的戰(zhàn)略高度提出的明確要求。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殷殷囑托猶在耳,踔厲奮發(fā)正當時。奮進新征程,廣大黨員、干部要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著力從思想根源和制度機制上解決問題,忠誠履職、堅強有力、勇毅前行、清正廉潔,以學正風葆本色,擔當作為求實效,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西藏落地生根,確保自治區(qū)第十次黨代會和十屆三次、四次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落細落實,進一步開創(chuàng)西藏各項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
(執(zhí)筆:張婧琳,系西藏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