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dāng)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wǎng) > 旅游人文 > 旅游伴侶 > 吃喝玩樂

        【推介】鹽井佳加面 舌尖上的歡樂之旅

        2015年02月01日 15:45    來源:拉薩晚報    
        分享到:    

         

        遠(yuǎn)觀上鹽井村。

        遠(yuǎn)觀上鹽井村。

        你是否聽說過這樣的事,有人跋山涉水去一個千里之外的地方,就為吃一碗面條。在昌都地區(qū)芒康縣,我們見識了這樣奇特的事兒。

        你是否聽說過,有人一頓吃了一百多碗面條?在芒康,這樣令人驚訝的事兒也絕不是傳說。

        游客開心吃面。

        游客開心吃面。

        體驗舌尖上的記憶

        對許多初到芒康的人來說,滿堂盛宴,還不如一碗細(xì)面。不少去芒康的人,很大程度上是沖著歷史悠久且風(fēng)味獨特的鹽井佳加面而去。

        芒康,藏語意為“善妙之地”,位于藏東橫斷山區(qū)藏、川、滇三省的交界處,曾是茶馬古道進(jìn)藏重鎮(zhèn)。這里很多美景均讓到過的人無限留戀,比如紅拉山、達(dá)美擁、莽措湖、曲孜卡溫泉、雅江大拐彎等。但當(dāng)時間淡化了美景留在腦中的美麗倩影時,美味的痕跡還在心海里流連,那就是茶馬古道孕育出的美味傳奇佳加面。

        鹽井佳加面,一場舌尖上的歡樂之旅,豐富了無數(shù)旅人的記憶!

        也許很少有人注意到,人間有味是清歡”這一千古名句,其實是出自一首寫飲食的詞,作者便是眾所周知的大詞人蘇軾。中國古代還有許多描寫食物的詩詞文章,文人中的這些“吃貨”,吃出了”許多名句名篇,不能不說為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作出了別樣的貢獻(xiàn)。

        而我們,雖然效仿不了古人,卻也“吃出了”美好的回憶,尤其是那一段有關(guān)鹽井佳加面的歡樂記憶。

        第七屆康巴文化旅游藝術(shù)節(jié)結(jié)束后,我們從昌都匆匆趕去芒康,體驗鹽井佳加面成了我們此行的一大共同目標(biāo)。到芒康時由于天色已晚,我們只好惦記著佳加面睡去。第二天早上辦完公事,便匆匆趕去鹽井。

        在芒康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次仁措姆的帶領(lǐng)下,我們來到了卓瑪家的鹽井正宗面店。當(dāng)時店里已經(jīng)坐滿了人,沒有了座位。一走進(jìn)這家比較寬敞的小店,我們立刻被這里的熱鬧氣氛感染了。條形藏式餐桌沿著墻壁擺開,空出中央的地方給人們自由活動。伴隨著悅耳的藏族民歌,有的食客開始跳舞,而多數(shù)人則在享受碗中的佳加面,歡笑聲、起哄聲、加油聲匯在一起,屋子里熱鬧非凡。

        而這邊廂,店員們像變魔術(shù)一般飛快地弄著佳加面,有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也在幫忙,且動作熟稔。盡管店員不少,還是供不應(yīng)求。見此情景,我們的記者也來了興致,主動請纓幫忙撈面,客串了一回服務(wù)員。一回生二回熟,撈了幾碗后,還真有老店員的范兒。

        終于等到有座位了,我們趕緊占著座位,等候熱情的店員給我們端來美味。一盤琵琶火腿肉,一盤腌好的青椒,一份風(fēng)味獨特的辣子醬,外加熱情的店員小姑娘不停地給我們添加的面條,這便是當(dāng)天的早餐。迫不及待地一嘗,佳加面果然名不虛傳,湯鮮香醇厚,面柔軟可口。先喝一口湯,香味沁入心脾,胃里頓時暖和起來。拌著辣子醬吃,又是不一樣的滋味。吃面間隙嚼上一口肥而不膩且香味濃郁的火腿肉,我們紛紛感嘆,留著肚子來吃佳加面果然是正確的選擇。

        環(huán)顧四周,來自天南海北的食客們吃得可謂熱火朝天。有一位湖北的哥們已經(jīng)吃了二十七八碗,他已經(jīng)有點吃不下了,但在同行者的慫恿和激將法中,有點無可奈何地接受了熱情活潑的店員小姑娘添加的幾碗面條。不少人拿著相機和攝像機就等著拍他吃面的“英姿”,在人們的歡呼聲、加油聲中,這哥們?nèi)嗔巳喽亲由炝松煅?,硬著頭皮把那幾碗面給吃下去了,隨即掌聲四起,歡笑聲中人們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吃面去了。

        此時,我終于明白為什么一聽說我們打算以佳加面為早餐,次仁措姆就果斷拒絕的原因了。那天,一碗一兩口的佳加面,我們兩位女性分別吃了十三碗,而同行的兩位男性均吃了將近三十碗。這樣的數(shù)量,均創(chuàng)下了我們各自飲食生涯中的奇跡。店員的熱情加面,讓我們的胃達(dá)到了飽和程度,看著面前一大堆用來數(shù)所吃碗數(shù)的石頭,我們都忍不住笑了。將吃面的事兒圖文并茂地發(fā)到微博上,朋友們“羨慕嫉妒恨”的同時,紛紛表示一定要來吃一回佳加面。

         

        我們進(jìn)入面館的時候,里面熱鬧非凡。

        我們進(jìn)入面館的時候,里面熱鬧非凡。

        成就 吃出來的文化奇跡

        美食常常會成為許多地方的文化名片,比如天津麻花、云南過橋米線等。而把美食做成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則不多,鹽井佳加面卻是這少數(shù)之一。

        那么,鹽井佳加面這張飲食文化名片是怎樣制作而成的呢?芒康縣文化局局長洛松次仁在他的作品中作了詳細(xì)介紹。鹽井佳加面制作上有它的特點,配料有:上等面、雞蛋、當(dāng)?shù)厝酥谱鞯膲A水、琵琶豬肉、鹽井鹽、蔥、蒜等佐料。

        制作過程為:用雞蛋及當(dāng)?shù)刂谱鞯膲A水和面,面和好后,搟成圓形薄片,然后疊成反正皺紋層,用菜刀切成細(xì)長面(現(xiàn)在有些人家用機器壓面切面)。

        琵琶豬肉洗凈,成塊煮熟,將豬肉切成細(xì)塊回鍋加入佐料炒成臊子,再加入適量調(diào)料煮成濃香適宜的湯。面煮七分熟,撈出放入涼水中待用。

        接待客人或者吃飯時,將面從水中撈出,在熱湯中重復(fù)澆淋,直到面變熱了,再加上臊子,便可食用。一般情況下吃面是用大碗,加面用小碗,而所加之面一般一碗只有一口面。

        芒康的佳加面,2010年被評為自治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這一殊榮,稱得上實至名歸。

        面館一角。

        面館一角。

        趣事 147碗的最高紀(jì)錄

        有趣的是,許多游客千里迢迢地趕到芒康,就為了品嘗這里的佳加面,或者去破別人創(chuàng)下的紀(jì)錄。目前,卓瑪?shù)牡昀锸晨蛣?chuàng)下的最高紀(jì)錄是147碗,是一位湖南小伙創(chuàng)下的!這成了該店的一個傳奇,店主還專門為此制作一塊牌子掛在門口處,非常醒目,客人們看到后無不驚訝萬分。

        卓瑪?shù)慕憬慊貞浀?,?chuàng)下147碗最高紀(jì)錄的那位小伙是一名騎行者。在他到來之前,該店的最高紀(jì)錄是125碗,知道此事后,他便奔著這個紀(jì)錄來芒康。卓瑪?shù)慕憬阈Φ溃核粤?30多碗時,我勸他不要再吃了,因為怕他撐壞了,但他還是堅持下去了。”為了破這個紀(jì)錄,這位小伙從云南騎行過來,整整一天都沒吃東西。

        147碗這個最高紀(jì)錄創(chuàng)下之前,有一個110多碗的最高紀(jì)錄,“這是我們芒康縣的一個村民創(chuàng)下的紀(jì)錄?!弊楷?shù)慕憬阈Φ?,那位哥們聽說自己好不容易創(chuàng)下的最高紀(jì)錄被人破了后,很不服氣,又來吃了一次,想再創(chuàng)紀(jì)錄,但他吃了120多碗后,實在吃不下了,只好作罷。

        后來又有不少食客想把這個紀(jì)錄給破了,但由于147碗的紀(jì)錄實在太“高”,前來挑戰(zhàn)之人紛紛以失敗而告終。

        卓瑪家的店有這樣一個規(guī)定,但凡破了該店的最高紀(jì)錄,同行之人所吃的面均免費。不過,147碗的確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佳加面館外觀。

        佳加面館外觀。

        店員忙著為游客做面。

        店員忙著為游客做面。

        來源 古道上的美味傳奇

        走川藏、滇藏線的人,到了芒康,往往會特地趕到鹽井去吃一次佳加面。每人二十元,任食客吃個夠。來自五湖四海的食客們也不客氣,沉醉在店家的熱情和佳加面的鮮美之中。

        那么,佳加面本身有著怎樣的故事呢?佳加面,也叫佳佳面。這一獨特美食的形成,在鹽井有著悠久的歷史。追溯起來,其形成也與芒康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有關(guān)。這里,古代是茶馬古道從四川、云南進(jìn)西藏的要塞,也正是這條古道孕育出了佳加面這一美食傳奇。

        傳說中,八思巴被元朝皇帝封為國師后,當(dāng)?shù)厝嗣駷榱藲g迎八思巴順利返回西藏,并感謝他免去此地長年的爭戰(zhàn),便向他供奉貢品,鹽井的面便是其中之一。

        為了敬重八思巴,廚師以小碗面敬貢。八思巴吃了一口后,食欲大增,連連稱贊好吃,并一口氣吃了好幾碗。從此,鹽井“加加面”便以小碗“加、加”的方式流傳下來。

        談到鹽井佳加面的來源,洛松次仁說:佳加面有其民間的歷史來源和說法,明德年間,鹽井鹽業(yè)蓬勃發(fā)展,鹽成為茶馬古道上的主要貨物之一,芒康鹽井也成了茶馬古道上的重鎮(zhèn)。飲食    文化也隨著發(fā)展起來。聰明的鹽井人吸收了四川巴塘手工面的做法,學(xué)習(xí)了云南火腿的制作方式,以當(dāng)?shù)氐柠}和花椒、小灶酒等為佐料腌制琵琶肉,從而開發(fā)出了鹽井佳加面。”傳說當(dāng)時有一個云南后裔的鹽井納西人,娶了一個從四川巴塘而來的同行的女兒,并在鹽井街上開了一個店鋪。他們?yōu)榱宋桉R古道上不同文化的人們,開發(fā)出了琵琶豬肉,煮了手工面招待古道上的客人。在當(dāng)時食客們的簡單文化娛樂活動中,形成了小碗加加的促樂方式。

        那么,佳加面”這一名稱是怎樣得來的呢?原來鹽井人吃加加面叫“面揪(嗚)”,意譯為加面吃。卓瑪?shù)慕憬憬榻B道,有一次一位內(nèi)地知名人士來她家店里吃面,感動于店員的熱情,沉醉于美味的食物,驚訝于獨特的吃面方式,之后,便建議將名稱改為“佳加面”,意思是“最好的面一碗一碗地加”。

        如今,鹽井佳加面已經(jīng)成了茶馬古道上的一個美味傳奇。不僅深受游客們喜歡,也備受當(dāng)?shù)厝藷釔?。川藏、滇藏線上還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來鹽井,享受佛子的待遇。不吃佳加面,遺憾終年?!暴颍狼?文 向代文 吉美琴/圖)

        責(zé)任編輯:admin    

        相關(guān)閱讀

          關(guān)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hù)服務(wù)協(xié)議廣告服務(wù)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