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雜志社
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它位于北緯27。59”15”、東經(jīng)86。55”39”,座落在喜馬拉雅山脈中段的中尼邊界線上,是當今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在尼泊爾被稱為“薩迦瑪塔”。
根據(jù)西藏的經(jīng)典(“十萬寶訓”),在七八世紀即唐朝的時候,曾由藏王下令,將注珠穆朗瑪?shù)貐^(qū)作為供養(yǎng)百鳥的地方,所以此地一名“札馬郎”、即是“養(yǎng)鳥之地”的意思。有時在“札馬郎”前面加一個“羅”字,成為“羅札馬郎”,即“南方養(yǎng)鳥之地”的意思。
到了1717年,清政府派員在珠峰繪制地圖時,才正式發(fā)現(xiàn)了它是世界最高的山峰。于是,又更名為:“朱母郎瑪阿林”(注:“阿林”系滿語山的意思)。1771年在《乾隆內(nèi)府與圖》中,又將“朱母朗瑪阿林”改為“珠穆朗瑪阿林”。就這樣,珠穆朗瑪一名,一直延續(xù)至今。
有關珠穆朗瑪?shù)膫髡f很多,在一些記載中有這樣的描述:相傳很早以前,天上有五位女神,她們眷念人間的山水美色,降臨在人間,分別掌管著人間的福祿壽、農(nóng)田、財寶、畜牧和容顏。五姐妹中,以三姐珠穆朗瑪最為美麗。不但容貌出眾,而且心地善良。但是,她又有著極強的個性,不愿人們接近她。在她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發(fā)怒,有時甚至會報復那些冒犯了她的人類。她居住的地方,靠著一個浩渺無邊的古海。海邊的山上,生長著高大苗米的森林,樹上結滿了又大又甜的各種果子,還有許多山禽野獸來玩耍。這里是一個山青水秀、美麗富繞的地方。不知何年何月,突然來了一群山妖水怪,它們性風作浪,霸占森林,踐踏花草,搏殺鳥獸。頓時,攪得鳥獸哭泣,花草枯萎,天地失色。山妖水怪作亂,驚動了珠穆朗瑪,她一無比高強的法力,把山妖水怪鎮(zhèn)壓在了一座雪山底下。讓山野重新恢復了寧靜與祥和。她又帶來了一群神牛和一雙雙鴛鴦。并親手開鑿了幾處藍色的冰湖。然后,拖著疲倦的身軀,隱入云霧之中,化做高山,俯瞰著蔚藍色的大海和綠茵茵的草原。人們?yōu)榱擞谰玫丶o年她,把她變化成的高山稱為“第三女神”—即現(xiàn)在的珠穆朗瑪峰。
據(jù)科學家考證,榮譽“地球之巔”稱號的珠穆朗瑪峰的隆起,距今才約1000萬年,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山。大約在1000萬年前整個青藏高原還是一片汪洋大海,位于“古地中?!钡臇|部,與太平洋、大西洋貫通。由于印度板塊北移與歐亞大陸板塊相撞,受擠壓抬升,成為當今的最高山脈。至今珠穆朗瑪峰仍在繼續(xù)上升之中。
珠穆朗瑪峰象一塊璀璨的寶石,鑲嵌在西藏高原上。遠遠望去,又像一座巨大的金字塔,直入云霄。白天登頂,腳下云海茫茫,極目望去,天際迷茫,使人頓覺天下之小,心胸可容。傍晚登頂,可追逐落日,一感夕陽無限好的心境。珠穆朗瑪峰氣勢雄偉,山脊和峭壁之間分布著數(shù)不清的崖溝、峽谷,大多為厚厚的冰雪所覆蓋。其地形復雜,險峻異常。
珠穆朗瑪有著它獨特的奇景?!捌煸啤本褪侵榉迤婢爸?,此云,遠望似旗,迎風擺動,因故得名。也是判斷珠峰風力大小的標志。風大時,旗云滾滾,似海如潮,風小時,旗云飄渺,柔似輕紗。珠峰奇景之二是“冰塔林”。在舉世聞名的絨布冰川上,有一大片天然冰塑,上尖下寬,形似寶塔,多如森林,故稱“冰塔林”。它們成群結隊,千姿百態(tài),綿延數(shù)公里,蔚為壯觀?!氨帧笔侵榉濯氂械谋裨煨?。由于它風景獨特,吸引著很多登山探險者。被諸多的中外友人譽為:“高山上的公園”。
珠穆朗瑪峰地區(qū)的氣侯變幻莫測,時而陽光明媚,時而烏云翻滾,狂風呼嘯。高 風最大風速達90米/秒,最低氣溫達-60。C。每年5至9月中旬為雨季,受東南季風控制,雷電暴雨頻繁,云霧大、冰雪崩多。每年10月中旬至翌年2月底為風季,受強烈的西北風控制,氣侯非常惡劣。每年的3月初至5月末為春季,9月初至10月末為秋季,在這兩個過渡季節(jié)期間可出現(xiàn)幾次好天氣周期,是登山活動的最佳季節(jié)。
珠峰地區(qū)氣侯垂直的變化形成其獨特的自然風貌景觀,有著豐富的聲帶類型和深藏的寶藏。
人類攀登珠峰的活動是一個十分艱險的過程。早在18世紀末就有不少國家的探險對進行觀測活動。1921年至1938年,歐洲的登山家們先后八次從珠峰北坡向峰頂發(fā)起挑戰(zhàn),卻都以失敗而告終。1950年后不得不改由從南坡攀登。
人類經(jīng)歷了多次的失敗之后,直到1953年5月29日,英國對的新西蘭人埃德蒙德.希拉里和舍帕族人向?qū)еZ蓋.騰辛.丹增兩人終于從南坡首次登頂成功,開創(chuàng)了人類攀登珠峰史上的新紀元。爾后越來越多國家的登山家、探險家和科學家相繼登頂,截止1990年春季已有30個國家的56個隊299人登上這座奇峰。
60年代和70年代中期,各國登山健兒爭相沿著難度大的路線攀頂,到1988年從珠峰南坡、北坡、東坡已相繼開辟了11條登頂路線。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