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山的渴望,就是對于高處的渴望。
人往高處走,站在高處俯瞰曾經(jīng)熟悉的生活,讓我們有一個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讓我們暫時脫離紛繁復(fù)雜的生活,回歸簡單寧靜的內(nèi)心世界。
一個周末,我和朋友趙相約出行,目標是北郊的色拉烏孜。色拉烏孜,簡單地說就是拉薩北郊色拉寺后面的那座山,它的東邊是奪底鄉(xiāng),西邊是娘熱鄉(xiāng)。吃過早餐,買了鹵菜、啤酒,我們騎著單車輕松愉快地出發(fā)了。來拉薩一段時間之后,我發(fā)現(xiàn)在拉薩騎單車閑逛是最舒服的事情:拉薩并不大,想到任何一個地方,騎單車都可以很快到達;最重要的是,騎單車時不慌不忙的心情最適合拉薩的閑散和慢節(jié)奏。
這次我們并沒有選擇常規(guī)路線上色拉烏孜,而是從東側(cè)奪底鄉(xiāng)上山,這里有一條通往半山腰的砂石公路。公路盤旋而上,坡陡,路況差,只好推著單車慢慢往山上走,由于海拔高,走一段路就要坐下來休息。
山上只長著很淺而稀疏的草,泥土流失之后石頭裸露,感覺滿山都是石頭。一些巨石橫臥在山崖上,形態(tài)各異,上面刻劃著歲月的痕跡,行走其中,感覺遠離塵世。上到半山腰,公路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小路,一片綠色的楊樹林出現(xiàn)在荒山野嶺。我們將單車停放在路邊,沿小路步行而上,沒多久就到了吉倉寺。吉倉寺并不大,但是院子很干凈。站在院子里遠眺拉薩,平時熟悉的拉薩市區(qū)變成了一塊塊“積木”,小巧玲瓏。
沿吉倉寺繼續(xù)往上還有兩座規(guī)模很小的寺廟。再往上走就幾乎沒有路了,只是滿山的石頭。有些地方陡峭,需要手腳并用,一般走上幾十米就要休息。越往上風越大,天空也慢慢變得陰沉,接著下起了小雨。在雨中爬山也是一種樂趣:雨不大的話就冒雨前進,雨下大了就找個大石頭在下面躲雨。人與自然在這里親密接觸,空氣濕潤而清涼。
終于爬上山頂?shù)木奘?,“山高人為峰”,站在高處俯瞰雨中的拉薩,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真有點“指點江山”的豪氣。雨還在下,環(huán)望四周的群山,群山沉默;平靜中你能感受到一種大自然的力量,滄海桑田,風霜雨雪,一切都在沉默中改變。
山頂有一群牦牛,它們緩慢地移動,旁若無人地吃草,或者凝望遠方。在西藏,牦牛的眼神最讓我感動:它們黑亮的眼睛很深邃,仿佛能包容一切;又很遙遠,仿佛能看透過去和未來。牦牛的姿勢永遠像一尊雕塑,它們可以一動不動地站半天,仿佛在沉思。在冷雨飄飛的色拉烏孜山頂,它們一如既往地安靜;幾只小?;蛟谟螒颉⒆分?,互相舔著身體,或在父母身邊蹭來蹭去,憨態(tài)可掬。
旁邊有一座小廟,樸素美觀,古色古香。這座名叫色拉曲頂?shù)男R曾是宗喀巴的禪院,至今保存完整,在綿綿細雨中,更透出厚重的歷史感。
山上風很大,又下著雨,沒呆多久我們就開始下山。沒有走回頭路,而是選擇色拉烏孜的南面下山,沒有什么路,只是尋找稍微平坦一些的地方走,山坡上到處是荒草和砂石,比較滑,唯一比上山好一些的就是沒那么累。一抬眼,遠處是拉薩市區(qū),山腳下是色拉寺全景,能清晰地看到整個寺廟的布局。下山的路上還有一些小廟和樹林,樹林里有水井,水井邊的石壁上甚至還有銅瓢,試著舀一瓢井水喝,清涼甘甜。
大約一個小時左右終于走到一條小路上,這是通往奪底鄉(xiāng)和吉倉寺的路,我們沿著這條蜿蜒的山路往回走。此時云霧散去, 陽光又重新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身上的雨水很快就曬干了,心情也陽光起來,雖然很累,但是很快樂。
回到吉倉寺,已是傍晚時分,圣城拉薩在夕陽的余暉中金碧輝煌,旁邊的群山也是一片金黃,在藍天下顯得更加神圣。所有的雜念在此時紛紛散去,內(nèi)心滿是感動和靜穆——色拉烏孜,守護在圣地的北邊,千年如一日!
細雨霏霏,烏云籠罩,站在色拉烏孜山頂俯瞰拉薩——云霧讓這座圣城更增添了幾分神秘。牦牛在身邊悠閑地吃草,雄鷹在天空翱翔,一種想要飛翔的誘惑攫取了你的心,張開雙臂,擁抱天空,融入自然!
關(guān)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wù)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wù)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