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薩城”,大昭寺在藏民中的地位可見一斑。去過西藏的人應該知道,去大昭寺朝圣的人之多。布達拉宮高貴得讓人只能仰視,而大昭寺則是平民的圣地。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據(jù)今也已經有千年歷史了。關于大昭寺,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當年在建寺之前,文成公主運用陰陽、五行的方法,推測出了整個西藏的地形,并在此基礎上選定了大昭寺的基址。文成公主說,西藏形似一仰臥的魔女,而拉薩的臥塘湖恰為魔女的心臟,因而只有填湖建寺才能消災驅魔。于是,松贊干布下令填湖造廟。在填湖工程中,成群的彭波白山羊往來運輸,是主要的馱畜。寺廟建成以后,為了紀念白山羊馱土的功績,便稱之為“惹剎”(即“ 山羊馱土”)。
大昭寺
建成后的寺廟為土木結構,主殿三層,殿頂覆蓋著西藏別具一格的金頂,陽光下閃著耀眼的金光,十分絢爛。終日繚繞的香火,長明的萬盞酥油燈,記錄下千年歷史的同時,也記錄著朝圣者們永遠不變虔誠的信仰。
來到大昭寺游覽一定要看一下寺內供奉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 大昭寺前面的小廣場唐蕃會盟碑。有時間的話,最好能夠沿千佛廊繞“覺康”佛殿轉一圈“囊廓”,這樣方為圓滿。
珍貴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
珍貴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
現(xiàn)存世上的佛祖等身佛像,只有三尊。釋迦牟尼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臨終時,只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像,并親自為塑像繪圖。據(jù)傳,這尊佛像是其在世時,按照釋迦牟尼本人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后,那些弟子有幸請佛祖釋迦牟尼自己給自己的佛像開光加持。藏族人認為看到這個佛象,就看到了2500年前的佛祖真身。
唐蕃會盟碑
唐蕃會盟碑
大昭寺前面的小廣場,有兩塊被圍墻圍起的兩塊石碑。其中的一塊便是著名的唐蕃會盟碑,高3.42米,寬0.82米,厚0.35米,唐長慶三年(823年)用藏漢兩種文字刻寫。公元九世紀,唐朝與吐蕃王朝達成和好,以求“彼此不為寇敵,不舉兵革”、“務令百姓安泰,所思如一”之目的。當時的贊普赤德祖贊為表示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之誠心,在此立碑。雖然碑身已有風化,但至今大多數(shù)碑文仍清晰可辨。碑的旁邊有棵文成公主親手種植的柳樹,見證著那一段曾經的往事。
囊廓
囊廓
要沿著千佛廊繞“覺康”佛殿轉一圈“囊廓”,這樣方為圓滿。
拉薩主要的轉經活動都是以大昭寺的釋迦牟尼佛為中心而進行的,內、中、外三條轉經道。其中"內圈"便是沿千佛廊繞“覺康”佛殿轉一“囊廓”。外圍繞大昭寺則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熱鬧的商業(yè)街——八角街;圍繞大昭寺、藥王山、布達拉宮、小昭寺為“外圈”,即“林廓”,已繞然了拉薩城大半。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