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wǎng) > 旅游人文 > 觸摸西藏 > 活動推薦

        甲桑古道徒步游探索千年朝圣路

        2015年03月21日 11:21    來源:西藏旅游雜志    記者 記者 羅勇
        分享到:    

            前言:“甲桑古道”徒步游線路,早于上世紀初,在國外徒步愛好者圈內(nèi)已較為知名。沿途有1200年的摩巖石刻等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甲桑古道”徒步游是對吐蕃王朝厚重文化的感知,是一次心靈之旅、人文之旅。途中可進行藏民家訪、探險攝影、民俗采風、歷史考古等活動。

            就徒步線路而言,“甲桑古道”早已名聲在外,一直備受追崇。8月16日至19日,記者受雪頓節(jié)組委會之邀,有幸參加首屆“甲桑古道”徒步游活動。在歷時四天的時間里,用雙腳丈量了整個行程,有一日海拔上升1000米的刺激、有5300米高海拔埡口的興奮、有高山草場的遼闊與靜泌、有穿越絕壁地帶的驚險、也有古剎的梵音與禪意……

            回味整個歷程,可以自豪地說,這是一次體力的檢驗、毅力的較量、心靈的回歸。

            Day1:…外面寒風呼嘯、雨雪交加,突然想上廁所。哎呀,我的個神呀,這是什么地方…迷蒙中戴上眼鏡,套上雨衣,打上手電,望著蒼茫而漆黑的夜空,毅然走了出去,風吹雨打中,終于輕松啦…沒現(xiàn)場體驗難以想象。

            8月16日上午10許,強巴敏久林宮外彩旗獵獵,人頭攢動,首屆“甲桑古道”徒步游活出發(fā)儀式在此舉行。拉薩市政府副市長馬新明、墨竹工卡縣委書記林濤等為參加徒步活動的60余名代表獻哈達,在一片祝福聲中,首屆“甲桑古道”徒步游活動拉開序幕。

            據(jù)介紹,“甲桑古道”徒步游起自墨竹工卡縣甲瑪鄉(xiāng)孜孜榮村,至山南地區(qū)桑耶寺,全程約90公里。公元5世紀末,第三十二代贊普朗日松贊從雅礱部落遷移到甲瑪溝時的遷都之路,是當時連接前后藏的重要戰(zhàn)略大通道,也是古代朝圣雅礱的必走之路。

            為了確?;顒拥捻樌M行,墨竹工卡縣旅游局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邀請了當?shù)氐拿袼讓<掖稳?,同時雇用了10人馬夫和20馬匹,準備了大量的食物和野外露營用品。8月是拉薩最美的季節(jié),甲瑪溝內(nèi)山青水秀,陽光明媚。不一會兒工夫,次仁指著靠近路邊的懸崖,為大家介紹遠古時期的巖畫,興奮的人們紛紛涌上前去。巖畫圖案清晰,內(nèi)容多為放牧和狩獵場景,看后無不喋喋稱奇。剛開始,大家都覺得這是個野營和徒步的好時節(jié)。

            路漫漫其修遠兮!大家繼續(xù)前行,于我對整個行程毫無概念,只是緊跟腳步而已。一切美好的想象,被突然降臨的小雨破滅。高原夏季多變的天氣,讓人改寫了先前的印象。幸虧組委會想得周到,為大家準備了雨衣。長龍般的隊伍,頓時都變成軍綠色,單從背景無法辨認誰是誰了,真有點“穿了馬夾,我就不認識你了?”的幽默。

            雨瀝瀝淅淅,路彎彎曲曲,坡道不斷延展。先前的樂觀,不斷被攀登稀釋,稍微加快腳步就覺得氣喘。由于估計不足,我早餐時吃的兩根油條和一個雞蛋早已耗盡,腹中空空,但又不得不強加振作。其實,比饑餓更難熬的還在后面,當我們終于趕上一段平直的道路,此地名為圖安釘。正以為可以歇口氣,孰料從山上瀉下來的洪水阻住去路,望洋興嘆中,幾個身體比較靈活的小伙子想借助石頭跳騰過去,最后無功而返,還有人跌入水中,全身濕透是小,相機等設(shè)備是“機不可濕”的。

            面對突如其來的景況,大家目瞪口呆,傻眼了!最后決定把鞋子脫了,赤腳趟水過去。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跟著趟吧。下水之后才知,這無亦于酷刑,刺骨的水鉆心的疼,走兩步就不得不趕緊在石頭上晾晾,現(xiàn)在想起來還心有余悸,真不知道當時是怎么過去的。后來,大家相互打趣,以對方的痛苦表情戲謔為樂。

            熬過了趟水關(guān),饑餓便不算什么了。只見都十二點過了,還沒有用午餐的跡象,跟著走唄!不知不覺中,山上的灌木越來越矮,漸次向草甸轉(zhuǎn)換,成群的牛羊悠閑地啃著草兒,山坡上的牦牛帳篷炊煙裊裊,牧歌般的景致給人以快樂。手機不知什么時候也沒了信號,想象著一個人獨行于此,與外界完全失去了聯(lián)系,平時的煩擾通通不見,徹底地回歸自然,真是難得的享受。

            雨時下時停,路時有時無。在自己的思緒中前行,不能改變天氣,只有改變心情。不知道過了多久,用餐的事差點被遺忘。在一處斜草坡處,隊伍停下來了,讓大家用午餐,饑餓突然被喚醒。面對口袋里裝的牛肉、土豆、蘿卜,狼吞虎咽,顧不得些許詩文,雖然全部是冷食,一通狂吃后,不僅覺得身體暖暖的,疲乏也消退了許多。后來,看著拍攝的照片,那狼狽的吃相,還覺得意味深長。

            水之于山,猶如眼之于人。山少了水,便覺得少了靈氣。吃飽后,大家精神許多,不相識的人走到一塊,相互介紹,說說笑笑的,少了枯燥,多了歡悅。不過,路越來越難走了,高山上的雪融化成水,不時地攔路去路,所幸的是均可以踏著石頭跳躍過去。每次都是倍加小心的,幾天下來,大家渡河的本領(lǐng)提升不少。

            有力不跟坡較勁。緊跟著的隊伍漸漸拉開了距離,體力較好的沖在前面,我完全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前行,找了根木棍做拐杖,想像著一個高原旅者的自畫像,同行的人們都投以羨慕的目光,自己便不禁有幾份得意。合著自己的節(jié)拍,時而與人同行,時而獨行,累了就停下來,舉目四望,呼吸著曠野的空氣,讓山風吹拂面頰,歇歇再走。人生就像一場徒步,不要只顧埋頭走路,時不時也應(yīng)抬頭看天,結(jié)果當然重要,但美在過程,也不容錯過。

            海拔越高,走起來也越費勁。同行的幾位年齡大的,不得不騎馬。我始終告訴自己,堅持、再堅持!一定不要騎馬。當人們停下來休息時,我只是放慢腳步,卻保持前行,“生命不止,運動不息”縈繞在腦際,勉勵著自己。路雖短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一切都要靠自己,徒步途中,我不斷地總結(jié)。

            天色暗下來了,雨又下起來了,行至一高山腳下,地名叫朗果杰,海拔表顯示4950米,是今晚的宿營地。由于準備不充分,出發(fā)前我只穿了兩件單衣,裹著雨衣也凍得發(fā)抖,在這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灰心到了極點。要是有輛車路過,我會毫不猶豫地找個借口退出。一切都只能是假設(shè),現(xiàn)實是必須面對??粗仟N不堪的我,縣旅游局的尼瑪曲珍局長投來鼓勵的目光,索朗平措把多帶的羽絨服借給我,哎,真是雪中送碳,在此艱苦環(huán)境中結(jié)下的友誼彌足珍貴。

            按規(guī)定,大家兩人一組搭帳篷,我放單了。索朗平措與江村是親戚,他們自然地成為搭擋,在他們的幫助下,我搭好了帳篷,大家做起了“鄰居”。累了一天,遇上這凄風苦風,悲從心起,“林教頭風雨山神廟”的場景不斷涌現(xiàn)。又餓又渴,多想喝杯熱水。后勤保障人員升起帶來的煤氣罐,風雨交加中,好不容易才把水燒開,估計也就70度左右,喝上一口,暖暖的通透全身。

            饑與寒,好似一對孿生妹姐。組委會準備了方便面,但由于水溫不夠,根本無法泡開,湯湯水水,一骨腦我吃了兩碗,以為可以安然入睡,誰知更麻煩的在后面。由于每個帳篷配備了兩個睡袋和兩個墊子,我算是比較幸運的了,一個人獨享著裝備。蜷著身子,套上兩個睡袋,早早地鉆進帳篷里。外面的雨聲不斷地敲打著,時大時小,時急時緩,帳內(nèi)跟冰窖似的,根本無法入睡,實在沒有辦法,我穿上借來的羽絨服,處于半睡半醒狀態(tài),迷迷糊糊的。

            不知過了多久,此刻時間顯得毫無意義,外面寒風呼嘯、雨雪交加,突然想上廁所。哎呀,我的個神呀,這是什么地方,真是無可奈何,雖然告誡自己要堅持,但實在無法忍受。迷蒙中戴上眼鏡,套上雨衣,打上手電,望著蒼茫而漆黑的夜空,毅然走了出去,風吹雨打中,終于輕松啦…沒現(xiàn)場體驗難以想象。

            Day2:…香噴噴,直沁人心脾,我盛了滿滿一大碗,邊吃邊呷“二鍋頭”,一瓶下肚,居然毫無感覺。晚上睡得特香,江村說我的呼嚕特有節(jié)奏感,哈哈!侵犯了相鄰權(quán),竟然毫無查覺。

            8月17日是行程的第二天,早上我7:00就起床了,掀開帳篷,一股寒風襲來,不禁打顫。抖擻精神,置身微曦的草原上,呼吸著特有的青草味兒,暗暗地告訴自己,開弓沒有回頭箭,有時如人生沒有選擇,唯有繼續(xù)前行才是出路。

            昨晚吃了兩桶方便面,把胃傷了,提起方便面色變,更甭提再吃了。我要了碗清茶,帶鹽味的茶水滋潤著腸胃,尼瑪曲珍局長給了我一塊帶奶味的餅,就著茶水吃了,覺得挺舒服的。路得靠自己走,所以大家還沒出發(fā),我就提前先行,望著前面最高的雪山——孜啦,杵著拐杖,一步步的邁過去。

            徒步有些竅門,比如有些人喜歡捷徑,但代價是必須攀陡坡。而我卻始終選擇走緩坡,雖然多走一程,但比較省力。還有就是方向比速度重要,首先要找準方向,然后就鍥而不舍,切勿走了一段回頭再來。面對無法直接逾越的溝壑,可以通過繞道前行,這跟“曲線救國”或“殊途同歸”道理相似。


            孜啦海拔5300米,是我們此行翻越最高的山。不管如何靈活應(yīng)對,最后還是要敢于面對,沿著將近90度的斜坡,我一步三喘攀爬,突然有人叫喊“巖羊!”,定眼望去模模糊糊,不甚明了。趕緊裝上“小白”鏡頭,只見不計其數(shù)的巖羊在對面山崖上奔跑,顏色與山體大致相當,讓人嘆為觀止。高山絕壁是人類的禁區(qū),卻是這些精靈的天堂,他們走走停停,不時還同我們對望,好似顯擺自己嫻熟的技能。

            孜啦,我們終于上來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難怪從古至今有如此多的人喜歡登山。回望走過的路,都變成了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一直延伸到視線之外。人們忙著堆瑪尼石、掛經(jīng)幡,有的還涂鴉留念。我靜靜的矗立著,看看山的兩邊,馬上輪著下坡了,心中響起了一首歌:“生命就像一條大河,時而平靜,時而瘋狂…”

            從孜啦下來,一路又是綠色草原,零星的牦牛如黑珍珠般散落,大家一路狂奔,走過了最難的路,其他的便容易多了。在達孜德慶樸草場上,整個隊伍終于聚在一塊了,躺在草原的懷抱里,仰望天穹,碧藍如洗,就像凈化的心靈。不遠處還有一個名叫拉姆拉措的小湖,陽光下如藍寶石般剔透光澤,這是草原另類的美,讓人如癡如醉。

            草原向崗巴拉伸展,變成了光禿禿的山巒,它是我們此行翻的第二座高山。途中怪石嶙峋,馬蹄發(fā)出“得得”的聲音,人行其上,腳底硌得生疼。雖然精疲力竭,唯有鼓起勇氣跳躍通過。山高水長,從山巔融化的雪水,匯成涓涓溪流,不斷壯大,伴著我們前行,最后匯入大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人生這條路,也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奪,藏語意為山腳下。在崗巴拉朵,又到了吃午餐的時候,附近有一處牧民的房屋,我們在溪流邊搭灶,用牧民的柴火,很快燒開了清茶,將頭一天剩的羊肉、土豆、蘿卜重新加熱,“一熱抵十鮮”,大家暖暖的吃了一頓。翻過了兩座高山,海拔也低了下來,吃起東西也香。吃飽喝足后,大家還曬了會太陽,第一次享受到了徒步的愉悅。

            可能大家受我杵拐杖的啟發(fā),都各自找了根木棍,于是我們成了拐杖大軍。下午的行程告別了荒漠與草原,行進在灌木與森林組成的山巒間,不過均是穿梭在半山腰,山勢陡峭,不得不緊貼前行,一個個如蜘蛛俠。有些地方,左邊是些許灌木,右邊是萬丈懸崖,稍不留神,跌下去后果不堪設(shè)想。有的人開玩笑說,那只能是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了。


            在高原,綠色成了最受喜歡的顏色,不僅給人以養(yǎng)眼的感覺,而且說明氧氣充足。我們在一座座山巒間穿行,時而溝壑,時而密林,溪流奔騰,鳥鳴啁啾,偶爾停腳,“青山無墨千年畫,流水無弦亙古琴”,真是神來之筆,生動刻畫呀。

            從最強烈的午后陽光,到最溫柔的夕陽。我們身上的衣服汗?jié)窳擞指?,干了又濕。樹枝輕輕地劃過我們的肌膚,或留下痕跡,或什么都沒有,如匆匆過客。傍晚七時許,我們抵達聶嘎松多,意為三岔口,是緊鄰河邊的草壩,也是我們第二晚的宿營地。感覺上,今天比昨天輕松多了,笑聲朗朗。

            依舊是搭帳篷,做晚餐,不過最感人的是,晚上吃的是意大利面粉做的“吐朵”,也就是貓耳朵。馬背上的高壓鍋派上了用場,碩大的一鍋面食,加上午餐肉罐頭,不知是誰找來了一些野生的香蔥,哎呀,那個味道簡直莫法形容。香噴噴,直沁人心脾,我盛了滿滿一大碗,邊吃邊呷“二鍋頭”,一瓶下肚,居然毫無感覺。晚上睡得特香,江村說我的呼嚕特有節(jié)奏感,哈哈!侵犯了相鄰權(quán),竟然毫無查覺。

            Day3:晚上我?guī)е硪馑?,朦朧中,好似一晚上都有人在唱、在跳,我也跟著唱、跳,夢中都帶著微笑,還好沒有自己笑醒…

            由于昨晚睡得早,也睡得香,第二天精神特好。天剛發(fā)白,我就來到帳篷外,做做深呼吸,扭扭腰。之后到河邊,掬一捧清水,洗洗臉,漱漱口,好久沒有呼吸到如此清新的空氣了,整個肺都張開了似的,從里到外吐納了一遍,全身舒暢。

            吃過早餐,我們沿著河流前行,再也不用做蜘蛛俠了。兩岸不時有牧民帳篷,藏熬們聽到久違的生人駕臨,不知是興奮還是過度警覺,音聲叫得特別大。牧民們見到如此龐大的隊伍,一邊把狗拴好,一邊主動上前問候。

            林子越來越密,小道也越來越窄,陽光透過枝葉,在道上留下斑駁的光影,時而搖曳,時而靜止??柿司团跻豢谏饺?,累了就在樹陰下歇會,是三天來最愜意的時光。將近中午,太陽把大地烤得灼熱,河水的溫度也升高了,大家不約而同地把鞋子脫掉,坐在岸邊的草坪上,將腳伸入河水中,哎,那個透心的涼。漸漸地適宜了,仍由河水沖刷,人與自然高度融合,古人所謂的“濯足”就是這樣的,風雅極了!

            泡了個腳,跟大自然親密接觸后,旅途更輕松了。今天我們的目的地是聶瑪隆,聶瑪隆位于桑耶鎮(zhèn),因聶瑪隆圣洞而聞名,據(jù)說是蓮花生大師的修行洞,洞前有小廟,想是后人為紀念大師并保護圣跡而建。

            茂密的森林里,沿途的經(jīng)幡不斷增多,心情也更加愉快,這往往是圣跡快到的標志。果然,河邊有一座橋,高高低低地掛滿了經(jīng)幡,飛舞的經(jīng)幡就像飄動的心靈,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聶瑪隆到了!

            根據(jù)安排,今天扎營聶瑪隆,用過午餐后大家上山參觀聶瑪隆圣洞。

            在聶瑪隆河邊安頓好后,組委會為大家準備了一大鍋牛肉湯,湯鮮味美,就著餅子我喝了幾碗,直到肚子鼓鼓的。

            安頓妥當后,伸伸懶腰,望望幾近位于山頂?shù)穆櫖斅∈ザ?,腳下的步子自覺地邁開了,我與江村、索平三人同行,邊走邊聊,不時停下來摘幾顆野山楂,酸酸甜甜的,生津止渴。山上樹木蒼蒼,偶爾一個修行洞出現(xiàn)在眼前,它依山就勢,與山體完美融合,一點也不顯眼和張揚,很像在此修行的人。

            傳說,蓮花生曾在此洞念誦《長壽經(jīng)》十萬遍。人們相信,朝拜聶瑪隆圣洞可以為自己及親人增壽。另外,傳說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加措也曾在此洞誦《長壽經(jīng)》,達十四個月之久,故人們多來此為親人祈壽。

            朝圣的人很多,從幾歲的小孩到頭發(fā)花白的老人,一群接著一群,途中相遇,大家友好地微笑示意,一切都顯得那么祥和與美好。

            修行洞到了,外面修了幾排房子,里面供著佛像,酥油燈閃爍光芒,圣地的氣場瞬間包圍了我,心靈平靜安祥。圍繞著修行洞和房屋形成了一條轉(zhuǎn)經(jīng)道,拾級而上,幾棵粗大的柏樹十分搶眼,虬枝蒼蒼述說著他古老的年輪,云霧自然地繚繞著,圣地景象果真不一般。

            朝圣歸來,大家早已圍著圈坐著,輪翻地相互敬酒,自我介紹,三口一杯,還沒有喝,我人都醉了,醉于這熱烈的場面。天黑了,好戲才開場,升起火堆,跳起了動人的鍋莊。藏民族是一個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喝呀、跳呀,響徹山谷,穿透蒼穹。不知道什么時候火熄了,也不知道誰最后離開。

            晚上我?guī)е硪馑?,朦朧中,好似一晚上都有人在唱、在跳,我也跟著唱、跳,夢中都帶著微笑,還好沒有自己笑醒…

            Day4:第四天,聶瑪隆到桑耶寺16公里,我們結(jié)束了徒步,坐車前行,途中遇到結(jié)婚的長隊,長龍般的隊伍望不到頭,熱烈喜慶,“扎西德勒!”、“扎西德勒”,我們與隊伍與致敬意。同時,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壯觀的結(jié)婚場面,不停地摁快門,敢緊地定格這難得的瞬間。同行的藏族老師告訴我們,據(jù)藏族傳統(tǒng),行程歸來見到這等場面,表示我們此行非常圓滿。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guān)閱讀

          關(guān)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wù)協(xié)議廣告服務(wù)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