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
大城有大城的風韻,小城也有小城的味道。
在青藏高原,無數散落在雪山腳下、草原深處的小鎮(zhèn),以其特有的人文特征散發(fā)著歷史馨香和現代氣息。雖然這些小鎮(zhèn)的文化脈絡還不甚清晰,但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仍然以他們特有的方式傳承著歷史,并且追趕著時代前進的步伐。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思維方式,以及他們所承載的歷史使命,將牽引著我們熱切而關注的目光。
①政協委員洛班吉加請求用直升飛機解決陳塘交通。
②中尼邊界第70號界碑。
③薩迦寺內的壁畫反映了當初修建薩迦寺時從陳塘運
近期,我們將持續(xù)在本報旅游版上推出《小城故事》專欄,我們所選取的對象在行政劃分上是屬于縣級以下的鎮(zhèn)。這些小鎮(zhèn)遍及全區(qū)各地,它們將走上前臺,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繼日喀則的吉隆鎮(zhèn)、樟木鎮(zhèn)、帕里鎮(zhèn)之后,本期《小城故事》,我們的足跡走到了同樣位于日喀則的陳塘鎮(zhèn)。
站在陳塘鎮(zhèn)對面的莫若它瓦拉山口俯瞰陳塘全景,你會驚訝地發(fā)現:彭曲河和嘎瑪藏布河在陳塘交匯,活生生地“復制”了陳塘版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
陳塘就像是“掛”在半山坡上的一座美麗村莊。
結束陳塘的采訪之后,我來到薩迦寺,薩迦寺的大經堂總面積5775平方米,正殿高約10米,由40根巨大的木柱支撐直通房頂,最粗的木柱直徑約1.5米,細的也有1米左右,每根木柱重達千余公斤。羅珠嘉措師父指著這些柱子對我說,當初修建薩迦寺時,所有的木材都是從陳塘運過來的。
“陳塘”的意思是 “運輸的路”
在薩迦寺內有兩幅壁畫反映了當初修建薩迦寺時運送木材的場面,主要有三種運輸方式:第一種是用人工抬,根據木材的重量由6—10人一起抬一根木頭;第二種是用人工拖,給木材裝上4個輪子,由七八個人在前面拖;第三種是用牦牛馱。從這些場面可以想見當時運送木材是相當辛苦的。
距薩迦縣城15公里有一座海拔4500米的種拉山,“種拉”,藏語意思是“野牦??奁牡胤健薄髡f當年修建薩迦寺時從陳塘搬運木材的野牦牛經過這里時實在太辛苦,再也走不動了,所以就在這山頂上流下了眼淚。
“陳”的意思是“運輸”,“塘”的意思是“路”,所以“陳塘”的意思就是 “運輸的路”。
政協委員請求用直升飛機解決陳塘交通
在這次陳塘鎮(zhèn)的采訪過程中,定結縣電視臺的格桑和陳塘鎮(zhèn)干部普瓊一直陪同我,并且充當翻譯。格桑告訴我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他說,在上個世紀90年代,陳塘有一位政協委員兩次到西藏自治區(qū)開政協會議時,在提案中都請求上級部門能給陳塘鎮(zhèn)派一架直升飛機,以解決陳塘鎮(zhèn)交通不便這一困難。
這位政協委員叫洛班吉加,今年已經74歲了,他說,由于陳塘鎮(zhèn)與尼泊爾接壤,經常可以看見尼方有直升飛機在空中盤旋,并且曾經有兩次著陸,所以他和村民們認為直升飛機能夠最方便地解決陳塘鎮(zhèn)交通不便的問題。
洛班吉加這一“異想天開”的提案反映了一代又一代陳塘人最大的夢想:希望能夠早一天解決陳塘鎮(zhèn)的交通問題!生活在陳塘的夏爾巴人祖祖輩輩全靠人背畜馱運送物資,山高路險、風餐露宿,這種艱苦的生活實在讓他們“不堪忍受”。
讓我倍感欣慰的是,陳塘夏爾巴人的這一夢想正在變?yōu)楝F實。據格桑介紹,由國家投資修建的陳塘公路于2001年正式動工,由于陳塘地形復雜,再加上氣候惡劣等原因,使得陳塘公路施工難度非常大,進度也非常緩慢。目前公路已經修到陳塘鎮(zhèn)的那當村,預計一兩年內陳塘公路可以全部完工。
④陳塘就像是“掛”在半山坡上的美麗村莊。
⑤陳塘鎮(zhèn)全景,圖中紅線左邊是尼泊爾,右邊是陳塘鎮(zhèn)。
走進陳塘:
中國最后一片陸路“孤島”
陳塘鎮(zhèn)位于喜馬拉雅山北麓、珠穆朗瑪峰東南側的原始森林地帶,東與尼泊爾塔布勒瓊縣毗鄰,南與尼泊爾桑庫瓦薩巴縣隔河相望,北與定結縣日屋鎮(zhèn)、西與定日縣相連。陳塘鎮(zhèn)距定結縣城150公里,南北寬約16公里,東西長約20公里,邊境線長76公里。
11月5日,我們坐車到達陳塘鎮(zhèn)那當村已經是晚上了,格桑安排我們住在鎮(zhèn)長家里。鎮(zhèn)長不在家,鎮(zhèn)長老婆和兒子、女兒招待我們,一家人忙著燒開水泡方便面、炒菜做飯。鎮(zhèn)長家里用的是鐵爐子,用木材作燃料,溫暖的火光照在每一個人臉上,飯菜的香味誘惑著我們。房梁上掛滿收獲的玉米,鄉(xiāng)村特有的氣息令人陶醉。
第二天早上我們從那當村出發(fā),在陡峭的山路上走了20分鐘左右就遠遠地看見了陳塘鎮(zhèn)。陳塘鎮(zhèn)位于半山坡上,周圍是一層層黃色的梯田;鎮(zhèn)子左邊是嘎瑪溝,溝左邊就是尼泊爾的一個村莊。格桑說,陳塘鎮(zhèn)的村民和尼泊爾的村民相互來往密切,很多都有親戚關系,無論是語言還是生活方式都基本一致。2002年格桑第一次來陳塘鎮(zhèn)的時候,鎮(zhèn)上的村民對外界所知甚少,他們不知道縣上的干部是做什么的,只知道他們的土地是共產黨給的,所以村民對干部們的話不理不睬。后來隨著陳塘公路正式動工修建,村民們才逐步了解到外面世界的變化,他們的生活也逐漸得到改善。
在原始森林中徒步5個多小時后,我們終于到達陳塘鎮(zhèn)。
11月8日是中國記者節(jié),那天結束了陳塘鎮(zhèn)的采訪回到定結縣城后,縣委宣傳部的堅參副部長請我和幾位記者一起過節(jié)。坐在我身邊的陳瑞敏大姐為我講述了她親身經歷的一個故事。有一次,她和格桑一起去陳塘采訪,途經土龍溝的時候,他們來到美麗的土龍湖畔。當時正是5月,山上開滿杜鵑花,湖邊長滿灌木,人只能站在灌木上。她在湖邊發(fā)現一朵藍色的花倒映在湖水里,像一位令人驚艷的美人……陳大姐趕緊叫格桑拍照。就在格桑剛剛拍照之后,一陣風吹過,藍色的花瓣紛紛飄落……陳大姐說,她當時就落淚了,看著湖面上飄零的花瓣,心中無限悵惘……她說,我自己給土龍湖取了一個名字,叫“夢湖”——如夢似幻的湖。
陳大姐說,陳塘很美,你現在來的不是時候,我邀請你四五月份的時候再來,看滿山遍野盛開的杜鵑花,看那個夢幻般美麗的湖。
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