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藏聯盟掌權的噶丹頗章政權建立后,逐步消除各地僧俗割據勢力的反抗。1681 年固始汗的曾孫噶丹策旺率當雄二千五百人的隊伍,平定了拉達克五森格朗吉的反叛,安定邊界,為維護祖國統(tǒng)一做出了貢獻。
后來,由于西藏社會局勢發(fā)生了變化,常年駐扎在當雄的蒙古騎兵逐漸失去用武之地,但是蒙古部落首領仍常備不懈,為了應付突如其來的戰(zhàn)爭,駐扎在當雄的蒙古軍隊一方面在當雄草原上牧養(yǎng)軍馬,另一方面進行軍事訓練,并規(guī)定每年藏歷七月十日(公歷8月份)在當雄草原上舉行一年一度的騎兵檢閱式。最初蒙古騎兵檢閱式的內容和形式已無法細考,但是檢閱式的主要內容之一的賽馬活動一直沿襲下來。
藏語中,“達木”作為動詞可以理解為挑選,作為名詞可以理解為沼澤地,這里指地名,即指當雄;“吉仁”是為公眾誦經的意思。“達木吉仁”就是為當雄公眾誦經的意思。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誦經以求消災祈福;
2.征收一年的牧業(yè)生產稅;
3.舉行閱兵式活動;在閱兵式上由官員念兵冊,清核人數、兵器、馬匹數量并進行賽馬等活動。
4.開展農牧物資交流會。在西藏眾多
傳統(tǒng)節(jié)日中,“達木吉仁”即當雄賽馬節(jié)最具民族和地區(qū)特色。每年藏歷七月初起,來自拉薩、山南、日喀則、那曲等地成千上萬的群眾,企業(yè)人士、文藝團體都紛紛前往當雄參加一年一度的盛大賽馬節(jié)。大家提前數日帶上行李和足夠的食品,來到當雄貢堆唐草原上搭起帳篷及灶臺,安起臨時的家。短短幾天時間里,搭建起許多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帳篷,星羅棋布地蓋滿了貢堆唐草原。炊煙從帳篷頂上裊裊飄向藍天,美味佳肴的香味從帳篷內散發(fā)出來,人們品嘗著牧區(qū)特產奶渣、酸奶及手抓羊肉等食品,體驗牧區(qū)的生活。說是賽馬節(jié),實際上可以說是一個飲食文化節(jié)。
賽馬節(jié)的重頭戲當然是賽馬活動。賽馬項目包括長跑賽、小跑賽(又稱碎步跑)和馬上競技賽。
長跑賽:參加長跑賽的騎士均為少年,他們從小在馬背上成長,煉就了一身善騎的本領。他們身穿鮮艷的服裝(不穿藏袍),參賽的馬不備鞍具,一是可以減輕馬的負重,二是一旦騎手被摔下來不會被馬拖走,避免重大傷亡。由十幾歲的少年充當騎士仍為減輕馬的負重,使參賽的馬能夠保持充足的體力跑完全程,并爭取拿到好名次。
小跑賽:參加小跑賽(也稱碎步跑)的馬和參加長跑賽的馬裝扮有很大的區(qū)別。參加小跑賽的馬裝扮十分講究。首先,馬的全身用特制細齒鐵刷梳理干凈,再用五顏六色的綢布彩條把馬鬃梳成許多的細辮子,并用同樣的彩條將馬的尾巴打成各種形狀漂亮的結,看起來馬匹顯得格外精神抖擻。馬墊、馬鞍、嚼子等馬具也十分講究,經濟條件好的主人在馬具的購置上舍得花錢,在賽馬會上以顯示自己的富有。參加小跑賽的騎士多為身著節(jié)日盛裝的中年人,他們有豐富的賽馬經驗,既不讓馬狂奔亂跑,又要保持領先的速度。騎士勒緊韁繩,身體盡力后仰,馬和騎士在跑動當中要求有優(yōu)美的姿勢,還要避免大的顛簸,小跑賽最講究的是平穩(wěn),穩(wěn)中求快,最后由裁判員給予打分。
馬上競技比賽:包括馬上射擊、馬上射箭、馬上拾哈達以及各種騎術表演。聽一些當地老人講,今天的馬上拾哈達根本算不上什么高超的技藝,過去表演者的肘關節(jié)要擦著地面跑,也就是說騎馬人的身體傾斜度比現在表演者難度大得多。除了上述項目之外,還舉行抱舉石頭比賽。在數萬名觀眾當中騰出一塊地方,中央放上一塊沒有棱角的石頭。各地選出的壯漢陸續(xù)出場,將石頭抱舉起并掠過肩膀拋到身后,有力氣的甚至將石頭扛在肩上繞場一圈。觀眾也可自告奮勇參加比賽,身強力壯的男子漢可大顯身手。
隨著時光流逝,當年的蒙古騎兵,最終與當地的藏族牧民融為一體,變成了今天藏北牧民的先輩,并被稱之為“霍爾”?!盎魻枴痹缙诜褐副狈矫褡?,在藏區(qū)對當雄以北的所有牧民包括蒙古族統(tǒng)稱為“霍爾”。而今能夠證明當年蒙古騎兵曾經生活在當雄一帶的,除了賽馬節(jié)的存在以外就是當雄一帶一些老人們仍在使用著的少量蒙語,比如,過年的時候互相拜年時說:“阿瑪司,桑貝那”(藏語為扎西德勒意為吉祥如意);當雄北部西藏第一大湖——納木錯,蒙語稱作“騰格里諾爾”,是天湖的意思;由于蒙古人特別崇拜天,他們往往說“向藍天發(fā)誓”,表示莊嚴的發(fā)誓,這些詞匯至今仍在沿用。
綜上所述,賽馬節(jié)的內容除了念經、收稅外,都是古代生活在當雄一帶的蒙古騎兵和當地牧民平常生活勞動中必須具備的一些本領。當初的閱兵式到后來演變成了當雄一帶包括那曲地區(qū)的一種傳統(tǒng)的群眾性民間體育活動,民主改革以后還增加了男女拔河比賽和專業(yè)文藝團體的演出等內容,一般歷時7天。
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