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dāng)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wǎng) > 旅游人文 > 旅游伴侶 > 出游攻略

        石渠草原藏民習(xí)俗

        2015年03月21日 11:22    來源:西藏民俗    記者 杜仁信
        分享到:    
        民房。索朗攝

          熱誠的禮遇

            凡是去過草原的人,都知道草原牧民不但好客而且待人十分憨厚。

            他(她)們不分男女老少、民族,也不管你是家人、熟人或陌生人,見面即親昵地問:“呷啊特?!”(藏語,即辛苦了嗎?)”。這句話,它不分時間、地點、場合,似見面禮一樣。聽了讓人頓感親切,愜意。同樣,在離別之時,包括去做客、路過或家人將外出等,通常送句良好的祝愿:“澤仁羅甲!”(藏語,即‘長命百歲!’)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草原人民是個很文明禮貌的民族。

            在草原上藏人凡見了客人、過路人或熟人,都有主動熱情去看狗或拉住狗繩的習(xí)慣,以防萬一傷人。如見有人要進(jìn)帳篷做客,他們會走出帳篷,有的看狗,有的迎賓,即便是過路人,他們也會讓你順利通過,而且常常先向客人問聲“呷啊特?”再將客人迎進(jìn)帳篷,如果你懂得草原上的規(guī)矩,進(jìn)帳篷即向右邊走去,萬一你不懂這個,那么,主人也會把你引到帳篷右側(cè)去。在草原上,主婦均在帳篷左側(cè)操持家務(wù),所以,家中的男女老少,一般都是坐在帳右休息、喝茶或吃東西。這是草原藏人的習(xí)俗。如果你有幸去草原,要進(jìn)帳篷做客,千萬別走錯了方向,否則會鬧出笑話哩!

            客人一到,主人忙得不亦樂乎?;罘鸸馀R或其他兄弟民族同胞來了,只要家中有那個條件,他們在地上鋪藏毯,請客人坐,坐時脫不脫鞋都不講究;但吃的卻比較講究,諸如酥酒茶,奶茶;牛、羊胸岔;或“抖”;或八寶飯等等,他們會盡可能做出來招待客人的;如果客人自己沒有帶茶碗的話,主人則把家中自認(rèn)為最高檔的如八寶碗、佛碗等洗凈,擦干,在煙火熏一下,同時口中默念“不好的消盡,好的聚來”,然后才讓客人享用。對于親戚或一般的客人,他們會鋪舊藏毯或羊毛氈呼坐;萬一客人沒有帶碗。主人會將家中龍碗之類取出來供客人使用;喝奶茶或酥酒茶;啥吃啥,遇上吃肉,肉中挑好的待客,有時也可殺牛或殺羊招待客人。當(dāng)然,若是去個陌生人,他們不分民族,來者都是客,無論你去了誰家,主人都會鋪墊呼坐,也同樣是有啥吃啥;那怕是當(dāng)下沒有肉類等吃的,主人也會請喝茶、吃糌粑或人參果或酸牛乳,總之,讓你吃飽喝足之后,方才讓客人離去。

            草原上無論客人到誰家,只要見到是騎馬的客人,他(她們則非常熱情地出帳迎接,幫你拉住馬韁同時將客人扶下馬,如果你坐一會兒,他們會把馬嚼子從口中取出,把籠頭拴在馬頭上,將馬放去水草好的地方,請客人進(jìn)帳、款待;如果客人一時不走了,他們則幫助把馬鞍和馱物取下搬進(jìn)帳篷,把馬放了,讓客人安心住下來。在客人說要離去之時,他(她)們就忙著為客人備好鞍墊,拴好馱物,牽馬抓蹬,扶客人上馬坐好,牽著馬韁繩,戀戀不舍地送你離去。

            獨特的帳篷及陳設(shè)

            石渠藏族牧民世世代代沿襲祖先的生活和生產(chǎn)方式。一年之中,他們要多次遷場,因為必須逐水草而居?;谶@點,人的住所就應(yīng)適合便于遷物并用牛馬馱運。牧民都用帳篷。它既不同于蒙古包,又不同于軍用帳篷,是用牛毛布料制作的。而牛毛布料,是用純牛搓成細(xì)線,經(jīng)人工編織而成,牛毛布大致有一尺五左右的寬度。帳篷大小,由各戶視其準(zhǔn)備的布料和人口多少而定。制一頂牛毛布帳篷,小帳用料幾十斤,中帳用料百斤左右,大帳則需用料百十斤或者更多一些??p制一頂住兩三個人的度打(藏語,小帳),先栽剪出三正幅牛毛布料,再裁剪好四個角的各一塊邊角料,留出天窗(頂部長方形口子)位置,然后,用牛毛細(xì)線或牛絨細(xì)線縫合攏來就成了??p制小帳用工不多,如果是一個手腳快的男裁縫只要三四天就可能做完。這類小帳篷一好看,二好撐,而且只用內(nèi)三桿,即一根略長的做帳梁,兩根稍短的當(dāng)柱子,它的外圍不用撐桿,想撐就撐,想收就收,十分方便。如果縫制那沖(藏語,意為中等帳篷、大帳篷或大帳篷),只要備足了牛毛布料、縫線、撐帳用的粗長牛毛繩或牛皮繩,想縫多就就縫多大。縫制中、大、特等帳篷,其裁剪方法與小帳一樣,關(guān)鍵是安排正幅多少,比如正幅五、正幅七、正幅九、正幅十一等等;裁縫多少,手藝高低,直接關(guān)系到縫制帳篷的速度及縫好后撐起來是否受看,這點牧民是比較講究的。隨著帳篷正幅的增加,相應(yīng)地用于撐帳的木桿粗細(xì)和數(shù)量也要增加,比如,撐中等住帳用中等木桿,撐大住帳用大點的木桿,不過有一點,無論是小、中、大帳篷,內(nèi)三桿(如前所述)是必不可少的,而外周的撐桿則視帳篷的大小而定了。例如,要撐一頂七正幅牛毛布帳篷,除內(nèi)三桿之外,外周撐帳需用木桿,即四角四根、前后各一根、兩邊各二根計十根,加內(nèi)桿合計為十三根木桿。牧人的習(xí)慣,帳篷正幅和撐帳用的木桿都必須用單數(shù),他們認(rèn)為單數(shù)好(吉祥)。 

            凡經(jīng)濟(jì)條件較好的家庭,都喜歡縫制一頂或幾頂大小不等的白布或白細(xì)帆布帳篷,以供賽馬、辦喜事或夏秋季節(jié)玩耍之用。這類帳篷可小可大,小的只坐幾個人,大的坐幾十個人,在縫制的時候,同樣是以布的口面寬度作正幅,視正幅多少塊定帳篷的大小,裁剪的方法,與裁剪牛毛住帳料子相同,正幅也興單數(shù),撐帳木桿也是單數(shù)(但也有個另帳梁不用木桿而是采用粗繩,縫一層布在繩表就行了)。至于縫帳用線,有的用結(jié)實的白棉線,有的用牛毛細(xì)線,還有用縫紉機(jī)線扎的等等。此類帳篷還可供人觀賞,多在帳篷頂部畫上鹿或花樣圖案;在帳頂部下方的周邊鑲嵌上很協(xié)調(diào)的蘭、紅、黃、黑、綠等多色布條;在帳篷墻布四周繪制八寶圖等多種圖案,看去美麗極了。

            無論進(jìn)入那家?guī)づ?,一眼便知家產(chǎn)多少和主婦勤勞或懶散。雖然帳篷有大小之別,只要有位勤勞又會安排家務(wù)的主婦,其家定能使你賞心悅目的。帳內(nèi)陳設(shè)大致是這樣的:帳中打半人高的土灶,灶上可放鍋、壺之類,灶的兩邊各留一個掏火孔和灰坑,便于烤火或放茶壺。帳篷上方,從左至右整整齊齊地堆碼著牛毛布質(zhì)或牛皮質(zhì)的口袋;在牛皮口袋的底部鑲嵌有紅、綠、黑等幾色做成“十”字樣式的花紋。藏民通常將口袋倒著堆碼,并把口袋底部朝向帳篷門口,且口袋里裝得鼓鼓的,給人一種富裕之感;有的家庭在口袋上面蓋夏讓(牛毛織的曬布)有的在夏讓之上又放毛氈之類。在帳篷左上角掛有地鋪,從地鋪向下,放有木桶、鍋、壺、酥油桶、奶桶等家什;再往下至住帳左下角,砌成小弧形,里面堆話牛類(燃料);住帳右邊的地面,放有加工糌粑的磨子或隨便放上幾張羊毛墊,供主人或來人坐用。多數(shù)家庭用土餅或牛糞,在住帳四周砌尺多高的擋風(fēng)墻,特別是冬季里顯得暖和此,東區(qū)的鄉(xiāng)民,有些家庭則用大黃桿做筋,將稀牛糞涂抹在編織成板狀的大黃桿外面,凍了跟木板一樣,再把幾塊在黃板合攏來做成箱或柜,收放物件也很不錯。按草原人的習(xí)慣,在一個地方住上一段時間,凡牛羊馬無草吃了,就必須收帳遷場。但土灶是固定不動的,臨走之前,在灶眼上蓋塊石板或土餅,返回時仍可再用;一般情況都是自歸原位;萬一要改變住地,想搬到原來有人住過的位置上,同時也知道原主人又不來此居住了,那么,新戶可以住此地,但是必須將土灶撤了重打,決不能在他人用過的舊灶上煮吃的。這是當(dāng)?shù)氐牧?xí)俗。另外,無論何時何地,必須是帳門朝東而撐立。這是永無不變的定理。有的住戶,在帳篷繩上拴經(jīng)幡隨風(fēng)吹拂,必出啪啪的聲響。

        經(jīng)堂。圖:張鷹
        責(zé)任編輯:admin    

        相關(guān)閱讀

          關(guān)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tuán)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hù)服務(wù)協(xié)議廣告服務(wù)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