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日南木措,又稱塔熱措、特里納木措,屬國家級著名濕地。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補給。入湖河流主要有措勤藏布、達龍藏布。措勤藏布發(fā)源于岡底斯山,全長253公里,流域面積9930平方公里。扎日南木措距離阿里地區(qū)行署所在地獅泉河鎮(zhèn)500公里左右。
在岡底斯山群峰之間,位于措勤縣東北部,距縣城12公里,湖面積有1024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613米,東西長近54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
近看湖水清澈透明,波濤起伏,拍擊碧玉般的卵石,錚淙作響。遠觀扎日南木措,色彩多變,無邊無際,浩如煙海,水天相交成一色,好像鑲嵌于羌塘大地的一顆巨大的藍寶石,瑰麗無比是西行阿里之小北線“一錯再錯”的重要景點扎日南木措屬于阿里地區(qū)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西藏自治區(qū)的第三大湖泊。扎日南木措氣勢磅礴,儀態(tài)萬千。因為這里的旅游尚未充分開發(fā),呈現(xiàn)出未經(jīng)雕琢的原始之美。措勤”這個名也是來源于這個大湖,因為在藏語中“措勤”的意思就是大湖。
對于很多到阿里旅游的人來說,如果到過扎日南木措,它那磅礴大氣的蒼茫,與氣吞遠山的架勢會讓人久久難以忘懷。而斜伸進湖中的半島,那道猶如藍寶石的“月牙灣”伸向湖中。它是如何形成、有著怎樣的故事?我急不可待要去打聽這些謎團…… 一大早,我們從措勤縣城驅車沿措勤藏布下游寬敞河谷的一條小路,往措勤的良種場方向行進。
扎日南木措位于阿里措勤縣東北部,距離縣城12公里,是阿里地區(qū)最大、西藏第三大咸水湖。面積有1024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613米,是一個東西長近54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的大湖。遠眺扎日南木措,一條藍寶石般的水線閃爍著耀眼的光。沿著湖邊繼續(xù)前行,湖水越來越藍,景色越發(fā)迷人,越顯生機。
我們都很興奮地邁開步伐,踩著積雪,爬上了扎日南木措的觀景臺:一塊巨大的石頭。極目四望,扎日南木措的景致美極了。藍天白云之下,徐徐的微風吹過平靜的湖面,湛藍的湖水泛著波光,與遠處的皚皚雪山偎依在一起,似乎就在伸手可及之處,卻又無法碰觸。在正午的陽光映射下,扎日南木措呈現(xiàn)出一片舒緩的靜謐,湖水平靜、柔和、婉約。與之密語,似乎所有煩惱、愁思都會自然消散。
說實話,我從未見過如此壯觀而奇麗的景色,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于是,我舉起相機把這奇觀定格下來。
只見湖岸邊有一個漂亮的大彎道,那道猶如藍寶石的“月牙灣”伸向湖中。讓我在扎日南木措湖邊久久駐足……對于很多到阿里旅游的人來說,扎日南木措那磅礴大氣的蒼茫和氣吞遠山的架勢,會久久難以忘懷。
湖邊,是臥龍般的四大神山之一的木如山,這座山形成于三億年前,由海底的黑色石灰?guī)r構成,海拔5174米,高出湖面500多米。攀上山崖,扎日南木措盡收眼底。這里是觀賞湖光山色最好的地方,除了波光粼粼的湖面外,似一條弧形沙堤般延伸至湖心的孤島也是我們此行觀賞的重點。
據(jù)說,當年蓮花生大師同水怪曾在這里有過一場激戰(zhàn),水怪在搏斗中相當兇悍,酣戰(zhàn)中把蓮花生大師裝土的袍子撕扯下來,撒在了扎日南木措里,后來就形成了這座橫于湖中的半島。
迷人的遠古神話,為湖泊與島嶼增添了靈性,讓行走于此的人對這片土地也充滿了敬畏。沿沙堤步行直抵半島,島上巖石錯落。站在島上環(huán)顧四周,湖天一色,濤聲不絕,是觀湖的又一佳處。湖岸上有流云般的羊群,湖水與岸邊相接處是彎彎曲線,風吹過湖面,帶出陣陣水紋,靈動異常,還有白浪與水鳥相伴,令人心曠神怡。
一會兒,我們來到木如山(又名水晶山)西側山腳下,有灰白色天然形成的“陰陽石”,巨石惟妙惟肖。“水晶山”之名可能也因這灰白石頭而得名吧。周邊石壁上刻滿了“六字真言”,白色的瑪尼石遍布四野,密密麻麻的五色經(jīng)幡隨風飄揚,細說歲月的滄桑。當我們爬上木如山的山頭,發(fā)現(xiàn)在此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扎日南木措東北岸邊有不同時期水位線的痕跡。據(jù)說,扎日南木措現(xiàn)今的湖面比遠古時期的湖面低了100米以上,所以“月牙灣”的形成也可能是湖面水位下降之后裸露出來的湖底。
離開半島,發(fā)現(xiàn)湖水越來越藍,鳥兒嬉戲追逐,生機盎然。微風之下湖水輕輕敲擊著碧玉般的卵石,發(fā)出神奇的響聲。湖岸有一個漂亮的大彎道,好似“月牙灣”。沿著湖岸向東前行,走過路旁的一條便道,就已踏上羌塘大草原了,沒有路標,全憑向導對方位的把握。一路上,原生態(tài)的自然風光掠過車窗,窗外是與汽車賽跑的野驢群,湖面時而飛過幾只黑頸鶴,當?shù)責崆榈木用窨偸窍蛭覀儓笠誀N爛的笑,這一切都讓我們覺得這趟顛簸之旅是值得的。
我們經(jīng)過周邊多窮措、達多措與達閉措等小湖后,回頭一看,一座黑色的如倒立三角形的山聳立在扎日南木措旁邊。這就是傳說中水怪掙脫蓮花生大師法袍后所形成的“擎天一柱”。山體表面有著不規(guī)則的皺褶,看著此山,仿佛看見水怪在法袍內(nèi)頂著法袍,不停掙扎,非常形象。
據(jù)此山約15公里處,就是四大神山之一的拉隆山。
拉隆山上有當?shù)叵让竦膸r畫。當?shù)厝朔Q拉隆山巖畫為“拉直日姆”(藏語音),意為“神與鬼做的畫”。當?shù)厝藢Υ颂帋r畫頗有敬畏感,而且謝絕女性與陌生人來此參觀。洞口離地面約60米高,須穿過布滿巨石的緩坡后才能到達。
洞穴是外窄內(nèi)寬,里面的空間遠比想象中要寬敞,最寬處約有10米,最長處有6米,最高處逾5米,屬于石灰?guī)r溶洞,多處因碳酸鈣的沉淀而在表面形成灰?guī)r石,被當?shù)厝俗鳛槭ホE供養(yǎng)著,上面涂滿了酥油,掛滿了哈達與經(jīng)幡。走進洞穴的最深 處,有煙熏火燎的痕跡,地下有石塊壘成的石圈,看上去,以前應該有人在此地生活。
洞穴的四壁繪滿了巖畫。這些巖畫基本都屬于涂繪類巖畫,即以動物的血液拌赤鐵礦粉,在巖壁與洞穴內(nèi)繪制出來的圖像。由于洞內(nèi)無風吹雨淋,所以有的巖畫色彩還十分的鮮艷。低矮處的巖畫,由于信徒長期觸摸與涂抹酥油等因素,早已模糊不清了。高處的巖畫,有些是反復繪制的畫像,有些是遠古時期留下來的構圖。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扎日南木措所在地是一片富饒肥沃的大草原,人們在此豐衣足食,快樂生活。草原上有個村莊的一口井里,住著一個水怪,因此每次村民們打完水后,都要把井口蓋上。一次,有一名女子為了迎接遠道回來的丈夫而忘記蓋井蓋,水怪跑出來了,井水也漫了出來。眼見村莊將被淹沒,此時蓮花生大師趕到并請?zhí)焐系乃拇筇焱醢醽硭淖笊?,壓在扎日南木措的四個角上,使得水怪動彈不得。
在措勤縣有此歌謠:“東邊的黑鐵圍山(多拿山),南邊紅土銅山(朵瑪山),西邊仙谷褐石山(拉隆山),北邊白色水晶山(木如山)。”唱的便是這四座神山。
雖然有四座神山鎮(zhèn)壓,可是水怪并沒有降服,水井里的水還是不停地溢出。蓮花生大師用法袍包著土,想把井口填死。水怪上前阻止,在爭斗中,法袍被扯破,泥土散落在木如山附近,形成了一道深入扎日南木措湖深處的半島。
1、措勤縣位于阿里地區(qū),到達不易,建議包車前往,也可在拉薩坐班車前往。
2、到達拉隆山與木如山的公路狀況比較好,距縣城也較近,若時間不允許,可只參觀此兩處,這兩座山最有觀賞性。
3、繞湖一圈,用時一天。最好有當?shù)氐南驅ьI。
4、繞湖時,不時能遇到游牧的牧民,他們十分的熱情。
5、環(huán)扎日南木措有一條便道,在羌塘大草原上蜿蜒穿行,那是全方位觀賞湖與島的最佳選擇。
6、到扎日南木措旅游,最佳時間在每年6至9月。
在湖邊,我們遇到了牧民嘎達一家,他們正在撿垃圾,他們是湖邊的措勤村達則小組的村民,平時一家人都是這樣,十年如一日地沿湖邊而行,看到有垃圾,就撿到自己帶的桶里、袋子里。”陪同我們的措勤縣委宣傳部李副部長說。
扎日南木措晚霞
沿著湖邊走時,真的看見有很多的垃圾。措勤海拔高、風沙大,扎日南木措又正處在風口處,所以周邊鄉(xiāng)村的垃圾,也經(jīng)常會被吹到湖邊聚集。嘎達說:“我是剛從夏季牧場搬回到離湖比較近的冬季牧場,我現(xiàn)在最主要的目的,是盡快把沿湖的垃圾撿走,這不,家里人也過來幫忙了?!痹诋?shù)厝说男哪恐?,扎日南木措是至高無上的圣湖,他們會經(jīng)常撿拾湖邊的垃圾。別以為撿垃圾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這里海拔高,又靠近湖水,冬天特別冷。另外,此地風又特別大,這樣一直堅持下來,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一家人每天都這樣做,令我對他們油然起敬。
嘎達說:我小時候并不住在湖邊,十幾年前搬到這里定居的。國家還給我們村修建了統(tǒng)一的安居房,周邊很多牧民經(jīng)常會到湖邊聚會,我自己也很喜歡這個大湖,一有空就會沿著湖邊走走,看到垃圾,就會隨手撿起,后來變成習慣了。有時候,家里的人也會過來幫忙撿垃圾?!崩罡辈块L介紹,措勤村達則小組共有13戶人家,離湖最近的只有50多米,最遠的也只有100來米??梢韵胂?,生活在湖邊的人和扎日南木措的關系是多么的親密。
撿完了滿滿的一袋垃圾,我們跟著嘎達來到了他的家。嘎達家有五口人,他最小的兒子在上小學五年級,大女兒在措勤縣城打工。
我們雖然認識嘎達不久,但他的樸實善良卻讓我們印象深刻,李副部長介紹說,嘎達還是達則小組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致富能手,他勤快、肯動腦,家里牛羊多。近兩年,國家實行草原生態(tài)保護獎勵機制,鼓勵牧民減少牲畜,保護草場。嘎達就積極響應,每年都會賣掉70多頭羊,能增加4萬多元的收入。除了是致富能手外,他總認為住在這里有一個責任,所以每天早上,都來到湖邊撿垃圾。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于這塊土地極為重要,也希望來這里旅游的人們不要隨意亂扔垃圾。
正當我們要告別扎日南木措時,天空烏云密布。一會兒下雪,一會兒下冰雹,前面的路模糊起來,車開得非常的緩慢。汽車行走在那彎彎曲曲的山道上,偶爾看見一位藏族婦女站在風雪之中,我們想,她應該是在此放牧吧。我們艱難地驅車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山坡,本來我們大家都想下車來拍雪景的。但沒有辦法,大雪紛飛,也只能望“天”興嘆!走了一段時間的雪路,天放晴了,太陽露出了笑臉。終于讓我拍下了幾張風景怡人的好照片。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