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布達拉宮聞名世界的拉薩是座高原城市,海拔高,空氣稀薄,雖然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北上,使得西藏高原的氣候普遍寒冷而干燥,但由于位于暖濕緯度帶,拉薩的冬天溫度比北京還要高。而春夏的拉薩,則是滿城郁郁蔥蔥、楊柳成蔭,楊樹、柳樹和榆樹是拉薩城里最多的樹種,少量遺存下來的古樹左旋柳也裝點著環(huán)境。
紫外線與花朵的顏色
拉薩城東北的奪底溝,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于嚴寒的環(huán)境,高大的喬木無法適應,灌叢和草本植物卻在這里蓬勃生長。在溝谷地帶,尚分布有1米多高的灌木,如絹毛薔薇、拉薩小檗等,隨著海拔的增高,灌木僅可見到金縷梅灌叢和小葉杜鵑,其余的全是草本植物。站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頂,高原的雄偉和壯闊一覽無余,遠處林立的雪山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神秘的光彩。
為了適應高寒氣候和多風的環(huán)境,山坡和山頂上的草本植物常常形成非常獨特的形態(tài),很多貼生于地面,植株矮小,成為蓮座狀、匍匐狀或渾圓形的墊狀植物。這些高寒植物一般能生活多年,生長的周期長,且繁殖慢。為了適應青藏高原的地下凍土,植物的根系多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層,以利于植物在溫暖季節(jié)對水分的吸收;為了適應寒冷氣候,大部分高山植物依賴于根系進行營養(yǎng)繁殖。
由于高海拔地區(qū)紫外線強烈,造就了許多植物花朵的五顏六色。這些高寒草原景觀非常美麗,以龍膽科、薔薇科、虎耳草科、報春花科、菊科為代表的植物,組成了色彩斑斕的五彩草甸,藍、黃、紅、白、紫各色花卉組成美麗的畫卷??吹竭@些,你會驚嘆大自然的神奇。
此外,奪底溝藥用植物豐富,是無數藏藥使者們認藥、采藥和研究的自然基地,這里生長著不同生境的高原草本植物約500種,是青藏高原上寶貴的醫(yī)藥庫。
卡拉山的地毯
林周縣地處拉薩市的北部,位于拉薩河上游及澎波河流域,是青藏高原的腹地,林周藏語的意思為“天然形成的地方”??ɡ骄驮诹种芸h的北部山區(qū),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卡拉山四周是非常典型的青藏高原景觀,起伏的丘陵、高峻的山脈、深切的溝谷組合而成了氣勢磅礴、秀美多姿的景象。
遠處,可以望到雪峰林立的雪山,山山相連,一望無際。這里人煙稀少,是遼闊的草原牧場,偶見幾只牦牛在悠閑地覓食,除了修路留下的痕跡,其它人類活動非常稀見。周圍陡峻的山脈表層被一層薄薄的植被所覆蓋,經過億萬年的演化,才僅有幾厘米厚,就像鋪了一層薄薄的地毯,非常漂亮,但是被破壞的地段就顯得異常丑陋,由于氣候寒冷,這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非常脆弱,生態(tài)環(huán)境可以說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如果一旦破壞,再想恢復就非常困難。有的植被在修路時被破壞已經有幾十年了,不僅未見恢復,還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因此,對高寒地區(qū)的環(huán)境我們更要加倍愛護,一切人類活動都要慎重。
卡拉山上的植物無不具有適應高寒氣候的形態(tài)特征,深秋時節(jié),植物的葉片也呈現五顏六色,景觀非常好看。形態(tài)和花朵最美麗的要算我國的特有植物——傘形科的美麗棱子芹了,它在高山的巖石縫隙中亭亭玉立,三回羽狀的綠色復葉互生在紫紅色的莖干上,裂成細絲狀的小葉片,減少了水分蒸發(fā)的面積,棱子芹的葉柄極度擴展而抱莖,紫色中帶有白線,傘形花序外面白色帶紫條的寬大苞片能夠保暖、防曬和抗風吹,保護植物頂端花朵能夠結實,從而延續(xù)后代。隨著攀登高度的上升,海拔很快超過5000米,空氣更加稀薄,由于山坡陡峭,每向上爬一步,都要大口喘氣,人很快就大汗淋漓,在山頂5300米的地方,壯闊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雪蓮開在太陽寶座
林芝素有“西藏江南”的美譽。林芝屬于藏語,是“太陽寶座”的意思,如同它的名字一樣,林芝陽光明媚,熱量充足,是西藏自治區(qū)生物資源最豐富、環(huán)境最美好的地區(qū)。
色季拉山是林芝最著名的山脈之一,屬念青唐古拉山脈,它地處雅魯藏布江的下游,是尼洋河流域與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嶺。色季拉山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豐富多樣,垂直植被帶變化明顯,山下松林云海,松蘿倒掛,屬于山地濕潤暖溫帶、山地濕潤溫帶和亞高山寒溫帶氣候;山上奇花異草,五顏六色,屬于高山寒溫帶和高山荒漠帶氣候。
色季拉山最出名的便是那滿山滿眼的杜鵑花了,色季拉山的杜鵑花面積大,品種多。據說,鮮花盛開期間氣勢浩大,景色極為壯觀。而海拔4000多米的樹線以上,還存在具有溫帶區(qū)系特征的高山植被,組成高山植被的是基本上具有高寒特色的特有植物,其中不乏珍貴的藥用植物和觀賞花卉,如鱗腺杜鵑、堆那翠雀花和多種綠絨蒿等。
在色季拉山海拔近5000米的高山流石坡,還生長著白苞雪蓮和腫梗雪蓮。雪蓮是草本植物,葉互生,生活在高海拔的巖石縫中。在這樣高的海拔,植物種類已經非常少,只有有限的種類如紅景天等與其做伴。當然,不是所有雪蓮的苞片都呈白色,有的就呈淡紅色,如腫梗雪蓮。(記者 喬風 整理)
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