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這個世界上還有哪個地方能有故宮那般美麗,那般雄偉,那般無與倫比?“
那么我想答案一定是西藏的布達拉宮了
故宮,北京最美麗的存在,她的每一所建筑,都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個性,它們擁有著不同的名字,擁有著不同的用途,微風輕撫這座古城,似乎聽見歲月的嘆息聲。
在中國的西南方,同樣有座美得遺世獨立的宮殿,那就是西藏的標志性建筑——布達拉宮。她和故宮相比,毫不遜色。
如果你到西藏,只去一個地方,那一定是拉薩;如果你到拉薩,只去一個地方,那一定是布達拉宮。布達拉宮,就是這樣一個地標,總能牢牢地抓住人們的注意力。
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七世紀,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筑群。它不僅是藏族建筑中的杰作,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稀世珍寶,也是舉世矚目的世界四大宮堡之一。
我們今天看到的經過重建的布達拉宮,高117米,共13層,長360多米,寬約300米,總建筑面積90多萬平方米。布達拉宮的建筑不僅勝在規(guī)模,更在于它獨特的風格。它修建在紅山之上,依山壘砌,看上去,紅山像是布達拉宮的一部分,或者說布達拉宮像紅山的一部分。
從外面看,上百米的高峰縱橫交錯、平整如刀削。一派藍天下,白宮、紅宮相互映襯,金頂群及屋頂上的法輪、寶幢、八寶飾物更給布達拉宮帶來了外觀上金碧輝煌的視覺效果。
這樣一個奇跡,據(jù)說當時沒有建筑圖紙。不過,在我看來,在一座山上修建這樣宏偉的建筑,不可能沒有藍圖規(guī)劃。至于沒有發(fā)現(xiàn)圖紙,可能是圖紙丟失或藏在秘密的角落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因為沒有發(fā)現(xiàn)圖紙,對布達拉宮的探究就仿佛永無止境。
人們在維修布達拉宮的過程中,相繼發(fā)現(xiàn)了從8米到17米不等深度、從0.9平方米到4平方米不等大小的地壟60多處,估計是為了在高低不平的山上拉平地基而建。
還曾經發(fā)現(xiàn)了一條從白宮最北邊的一個小門直達紅宮的100多米長的暗道,暗道不夠一人高,最窄處的隘口需俯身爬過。這條暗道何時建,為何建,曾經有過什么人在這里來往穿梭嗎?這些,都是引人遐想的秘密了。
在布達拉宮的重建中,不僅集聚了西藏各地的能工巧匠,聘請了內地和尼泊爾的工匠參與。據(jù)說,布達拉宮的東墻是由拉薩一帶的石匠修建的,墻脊鋒利若刀鋒。從東墻上扔下一只羊,到墻底羊能被齊整地劈成兩半。
而布達拉宮的西墻則是由后藏石匠修建的,墻脊圓潤。從西墻上滾下一只雞蛋,到墻底雞蛋還完好無損。在修建布達拉宮的過程中,各地工匠相互交流,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西藏當?shù)亟ㄖI(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據(jù)說,在布達拉宮修建期間,在拉薩還召開了一次全藏手工業(yè)產品展評會。江孜的卡墊、姐德秀的圍裙、朗杰秀的氆氌、墨竹工卡的陶器、衛(wèi)藏地區(qū)的金銀銅鐵器等,在當時被認為是最高水平,這種認同一直沿用到今天。
在外觀上已拔得頭籌的布達拉宮,內部的陳設、裝飾更為細膩豪華。雕梁畫棟、滿壁彩繪、佛像靈塔以及大量奇珍異寶相互輝映,營造了一個如此富麗堂皇的世界。
過去,現(xiàn)在,不知有多少人在層層疊疊的樓堂殿閣間,暈頭轉向,眼花繚亂;多少人在無數(shù)莊重肅穆的佛像、栩栩如生的壁畫和唐卡前虔誠朝拜、喃喃自語......
的確,在布達拉宮里面,幾乎集聚了藏族千年來所有的智慧和財富。在我看到這一切的時候,我也會在里面流連忘返,情不自禁地贊嘆藏族的聰明才智和西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如今的拉薩,不斷擴大的城市建設、越來越多富有民族特色和現(xiàn)代風格的建筑物,一步步把人們的視野拉向水平方向。由于水平視野的擴大,人們再看布達拉宮時,已不復再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布達拉宮依然是拉薩市最突出、最壯觀的建筑物,不過這種突出和壯觀,在今天則更多地體現(xiàn)了一種歷史意義和審美感受。
布達拉宮已經經歷了千年風雨,成為了西藏、祖國、乃至世界遺產的一部分。1994年12月,布達拉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說到遺產,西方一些富豪的做法倒是很有意思。他們不愿把過多遺產留給子孫,擔心那會扼殺了子孫后代自我奮斗的動力。
此遺產畢竟不同于彼遺產,但有沒有相通的地方呢?遺產本身并不必然扼殺創(chuàng)造力,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關鍵在于如何對待遺產。這猶如我們今天對待布達拉宮的態(tài)度:繼承、欣賞和保護它,同時,在新的領域創(chuàng)造新的生活。
本文部分節(jié)選自《西藏帶我飛翔》
轉載須經作者本人授權同意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