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wǎng) > 那曲

        羌塘游牧民族賽馬文化——恰青賽馬藝術(shù)

        2015年01月31日 18:45    來源:那曲縣文化局    
        分享到:    

        那曲古為蘇毗部落,是吐蕃王朝主要的軍事糧草和馬匹供應基地,唐宋以來為主要交通驛道。1942年西藏地方政府噶廈設絳曲基巧(即藏北總管,相當于現(xiàn)在的 一個市),1956年10月自治區(qū)籌備委員會在那曲設立基巧辦事處,1959年7月6日成立中共那曲縣委員會,同年10月7日成立那曲縣人民政府。那曲縣 曾名黑河縣,為了不致使我國黑龍江省“黑河市”與西藏的“黑河縣”重名,1965年11月3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正式將黑河縣改名為“那曲縣”。

        那曲歷史悠久,地靈人杰,文化發(fā)達,獨具羌塘文化特色的人文資源和草原、雪山景觀文化開發(fā)前景十分廣闊。在所有的民間傳承的藏族節(jié)日中,幾乎都少不 了賽馬活動,并且此項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藏族的節(jié)日民俗中,賽馬常以主題的形式在節(jié)日中顯現(xiàn),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建立在對馬的濃郁感情基礎之上的藏族 人民,創(chuàng)造了獨具民族特色的賽馬文化。藏族的賽馬節(jié)有很多,如藏北恰青賽馬節(jié),江孜達瑪節(jié),康定賽馬節(jié)等,其中藏北羌塘恰青賽馬節(jié)更是傳承了草原游牧民族 諸多文化特點,這里的人養(yǎng)馬、愛馬、懂馬,每年的8月都要舉行規(guī)模甚大的恰青賽馬節(jié)。

        藏族的賽馬與藏民族的信仰民俗有著直接的關聯(lián)。藏民族的信仰民俗屬于心理民俗,是以信仰為核心,反映在心理上的一種習俗,它與藏民族的宗教意識有著 密切的聯(lián)系。尤其是以藏傳佛教為載體的文化內(nèi)容,已成為藏民族主體文化的構(gòu)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藏傳佛教影響著藏民族的歷史、文化、日常生活。我們經(jīng)常 看到賽馬節(jié)期間的宗教儀式,民風民俗,都可看出賽馬文化中的藏傳佛教的影響。

        賽馬文化無疑還包含有對英雄的崇拜。在藏族地區(qū),有些地方的賽馬節(jié)是沿襲格薩爾每次出征前要舉行跑馬射箭的習俗而形成的。格薩爾誕生在西藏高原,他 抵御過外來的入侵,捍衛(wèi)了本土,并開疆拓土,創(chuàng)建嶺國,戰(zhàn)功卓著,為民族的統(tǒng)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千百年來,備受世人稱道和頌揚。格薩爾本人也是通 過賽馬比賽獲得勝利的方式被群眾擁戴為王的。所以,在藏民族的英雄崇拜信仰中,力量、勇敢、智慧成為向往、崇拜的對象,成為衡量男人價值的標志。長期以 來,格薩爾成了藏民族的驕傲和崇拜的對象。久而久之,這種崇拜風俗文化在藏族人民中間根深蒂固,并融于賽馬活動之中,并由此形成了長期在草原上過游牧生活 的藏民族的勇敢、慓悍的性格。

        從古至今,馬與藏族人民的物質(zhì)追求和精神渴望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對馬的感情,藏族人民是濃烈的、醇釅的,馬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最親密的伙伴,馬是 牧人心中的生命。藏族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放牧、 遠行、婚嫁迎娶,都要騎上自己心愛的馬。愛馬是藏族人民的天性,賽馬更是藏族人民娛樂生活的主要內(nèi) 容。所以,在藏族地區(qū),不僅處處有賽馬活動,而且四季之中的很多節(jié)日都由賽馬活動唱主角或配角,為節(jié)日增色不少??梢哉f,凡是大型的節(jié)日,賽馬是必不可少 的,這就是藏民族的一個極具特色的民俗。賽馬已成了古往今來藏民族最持久、最普遍的群眾性活動,并由此創(chuàng)造了藏民族世俗文化最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賽 馬文化。 

        羌塘恰青,藏北狂歡。 人們通過賽馬會娛樂身心,歡慶豐收,顯示年輕人的勇敢與剽悍,同時祭祀大地神和雪山神。一年一度的那曲羌塘恰青賽馬藝術(shù)節(jié), 就是這個游牧民族最大型的節(jié)日之一?!扒继痢辈卣Z指北方草原,藏語“恰青”則是例行的意思。賽馬節(jié)之前,方圓幾百公里各鄉(xiāng)各地的牧民們便帶著帳篷,身著艷 麗的民族服裝,佩戴齊各自最值得炫耀的珠寶飾物,于花海似的草原中一路踏歌而來歡聚在此,成為草原游牧民族最大的文化交流活動。同世界眾多游牧民族一樣, 藏族和馬情深意長。傳說中馬是天上的神鳥與地上的猴子(一說為湖中大魚)結(jié)合而生??v馬揚鞭之時,確有御風飛行之妙。藏族大學者薩迦班智達也說:裝扮座騎 豈不美于主人。在藏北,牧人們深知擁有一匹好馬象征著家族的地位與牧人的身份。和人一樣馬需要榮耀,所以賽馬節(jié)也可以說成是馬的節(jié)日。賽馬的淵源遠不于 此,羌塘的馴馬 養(yǎng)馬文化與藏人人人訴說的英雄格薩爾王故事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

        馴馬及賽馬過程概況:賽馬會之前好幾個月,參賽的馬便不再使用而投入訓練。起初每隔7天練跑一次,練跑后用涼水洗澡,以增強其抗寒能力。臨近比賽時 每天練跑兩次,再沐浴一次。沐浴后用羊毛氈包裹全身保暖,同時喂精心調(diào)制的冰糖山羊奶,照顧得比嬰兒還要經(jīng)心。草原賽馬分長跑、短跑、跑馬射擊、馬技等項 目,長跑又有大跑、小跑、走步3種。長跑距離大約20公里,馭馬者多為十來歲的少年,因身輕不影響馬的速度。馬都是光背,最多鋪一張薄毯.開賽之前,一位 草原上年高德劭的喇嘛給所有的騎手加持祝福。槍聲響處,幾十匹或者上百匹藏北馬風馳電掣般地沖向終點,兩邊有成千上萬身穿節(jié)日盛裝的牧人為騎手吶喊鼓勁。

        賽馬冠軍往往能得到一匹馬或者相當一匹馬的錢,當然他更多的是獲得榮耀,人們所獻的吉祥哈達會將他和他的賽馬淹沒。同部落或者牧場的人還會把他抬起 來,牽著優(yōu)勝的馬在節(jié)日的人海里歡呼著游行。他和他的馬將很快名傳藏北,無論走到什么地方都受到貴賓似的款待。最后一名也會得“獎”,人們在他的脖子上掛 串馬糞,譏之為“拾馬糞的”。草原的完美生活馬術(shù)表演者多為技藝嫻熟的成年騎手,他們俯傾在馬鞍上,一邊任馬奔馳,一邊撈取擺在地上的哈達、錢幣。另有點 煙的,前一位把火絨草打著扔在地上,后一位嘴銜一尺長的煙管,猛然俯身撈起火絨點燃煙管,然后揚揚自得地環(huán)顧左右抽起煙來。還有跑馬射擊,場地一側(cè)栽一溜 靶子,騎手執(zhí)槍催馬,從另一側(cè)馳進靶區(qū)。他們用右手在頭頂轉(zhuǎn)槍,又從身后換左手接槍繼續(xù)旋轉(zhuǎn),接著大吼一聲“格-嘿-嘿!”瞄準靶子放上一槍。又朝第二個 靶子射一箭;在第三個靶子上刺一刀。“格-嘿-嘿!”之聲和槍聲、蹄聲轟鳴一片,使人激動不已。

        賽馬會又是物資交流會,扶老攜幼的牧民們搭起密密麻麻的帳篷,出售自己生產(chǎn)和采擷的肉類、酥油、湖鹽、蟲草、貝母,并且買進整整一年需要的生產(chǎn)生活用品。 賽馬會同時還是牧民財富的展示會,牧民們大都用出售畜產(chǎn)品和蟲草、貝母、麝香等的收入制作華麗的帳篷,購買服飾打扮妻女;在帳篷上繪制金魚、海螺、勝利 幢、福瓶、蓮花、吉祥結(jié)、法輪、傘蓋吉祥八寶,并且高插五色經(jīng)幡。到下午,歌聲、鼓聲、歡叫聲仍回蕩在那曲草原上空。賽馬會結(jié)束,他們騎著裝飾美麗的馬, 趕著馱滿物資的牦牛,歡天喜地地回到自己的牧場。

        責任編輯:羅宗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