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個人會奮起猛攻你,拼死命戰(zhàn)斗到最后一個倒下去,像古羅馬的愛國者那樣?!薄致哉甙5旅伞た驳吕赵凇独_真面目》一書中如此記錄。
從18世紀開始,英國就企圖將西藏納入自己的殖民版圖,1888年發(fā)動了第一次對西藏的武裝進攻。在戰(zhàn)爭未達到預期目的的情況下,英軍于1903年發(fā)動第二次入侵西藏的戰(zhàn)爭,并于1904年攻入西藏江孜。江孜人民奮勇抗敵,在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江孜由此贏得“英雄城”的美譽。
藏歷四月,雪山下的年楚河畔綠意漸濃,青稞在廣闊的田野里泛出嫩芽,“江孜宗山英雄紀念碑”熠熠生輝。
行走在江孜抗英紀念館里,凝視一張張黑白照片,瀏覽一件件抗英實物,聆聽一段段英雄故事,記者依然為百余年前的英雄壯舉感慨落淚。
家園涂炭,山河易碎。面對英軍的大炮和重機槍,數千英勇的江孜軍民不畏強暴,在宗山上用石頭、長矛、土槍土炮與英軍展開殊死搏斗。彈盡糧絕后,包括白居寺云丹平措在內的60余名英雄寧死不屈,壯烈跳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帝國主義加快了與分裂勢力勾結的步伐,妄圖將西藏從祖國懷抱中分裂出去。
1913年,英國策劃召開西姆拉會議,唆使西藏地方代表首次提出“西藏獨立”的無理要求,當即遭到中國政府代表嚴詞拒絕;1942年,西藏地方政府在英國代表支持下突然宣布成立“外交局”,遭到全國人民和國民政府的反對;1949年11月,西藏地方政府決定派所謂的“親善使團”赴美英等國,尋求對“西藏獨立”的政治支持和軍事援助……
西藏和平解放,終結了帝國主義和分裂勢力的幻想。
1951年5月23日,中央政府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北京簽訂《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xié)議》(簡稱《十七條協(xié)議》)。協(xié)議第一條即確定:“西藏人民團結起來,驅逐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祖國大家庭中來?!?/p>
從此,西藏各族兒女同全國人民一道走向新生。
在宗山古堡腳下的班久倫布村,記者見到了多布杰老人。1951年出生的他,和新西藏同齡?!拔覐母赣H那里聽說我爺爺曾經參加過抗英戰(zhàn)爭。對于今天的美好生活有著太多的感受,因為有了金珠瑪米(解放軍)的出現,有了共產黨的指引,我們家的命運才有了根本改變。”
站在宗山古堡英雄跳崖處,撫今追昔。那是一段血與火的歲月,那是一段反帝愛國的抗爭史。在“英雄城”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熏陶下,愛國主義精神在江孜薪火相傳,愛黨、愛國、愛家成為人們堅定的信念。
距離多布杰家近100米,至今保存著一座舊西藏貴族莊園——帕拉莊園。它曾是舊西藏十二大貴族莊園之一,也是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貴族莊園。
LV女士皮包、歐米茄手表、萬寶龍鋼筆、英國威士忌、印度香煙……這是20世紀50年代帕拉家族的日常生活用品。記者沿木質樓梯走上三樓陳列室。室內,少女小腿骨做成的法號、鎖農奴的腳鐐、抽農奴耳光用的拍子……看了讓人不寒而栗。
莊園內的一件件展品,不禁讓人驚嘆當年貴族生活的奢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莊園對面農奴的凄慘住所。
解說員普布次仁告訴記者,這座莊園的主人叫扎西旺久,他所屬的帕拉家族有很多人擔任過舊西藏政府的高官,僅擔任過噶倫(大臣)的就有5人。最風光時,帕拉家族擁有37座莊園、1.5萬余畝土地、12個牧場、1.4萬多頭牲畜、3000多名農奴。
“在舊西藏,約占人口95%的農奴雖然終日辛苦勞作,卻過著地獄般的生活,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命如草芥;而占人口僅約5%的‘三大領主’(官家、貴族和寺院上層僧侶),卻過著神仙般的日子?!闭f到這里,36歲的普布次仁神色凝重?!拔夷赣H拉巴倉決曾是帕拉莊園的朗生(家奴),就在二樓紡織卡墊。小的時候,母親經常給我講起當年的悲慘生活?!?/p>
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層反動集團發(fā)動武裝叛亂。中國共產黨順應歷史潮流和西藏人民的愿望平定叛亂,并領導各族人民實行民主改革,廢除了黑暗的封建農奴制度。
在那場廢奴運動中,多布杰一家9口人分到了土地、牛羊等生產資料,不公平的地契被燒毀。老人至今記得分到土地時的喜悅:“自己的牛,自己的地,收成都是自己的?!?/p>
“現在,我受縣里聘任,走上公益性崗位,專門講解帕拉莊園的歷史?!逼詹即稳收f,“如今,我們家有耕地、有牛羊、有汽車,還在縣城買了樓房。我79歲的母親經常念叨:‘現在的好日子以前做夢都不敢想?!?/p>
站在莊園三樓的瞭望處,周圍是鱗次櫛比的藏式新居?!斑@是當年領主巡看自己土地牧場的地方,因為放眼望去,沒有任何建筑,一覽無余。如今,群眾的住房比舊莊園還高,農奴主站在這里高高在上、盛氣凌人的場景再也沒有了。”他說道。
暖意潤高原,欣欣向榮的西藏迎來八方游客。雪域高原的圣潔美景,蕩滌著人們的心胸。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到訪宗山古堡和帕拉莊園,更深切地領悟到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粉碎了帝國主義企圖分裂西藏的陰謀,為西藏百萬農奴翻身解放奠定了基石,也是西藏取得“短短幾十年 跨越上千年”偉大成就的起點。
江孜,藏語意為“勝利頂峰”。站在宗山腳下,漫步于年楚河畔,江孜抗英的愛國歷史和民主改革的鮮活寫照,震撼著每個人的內心。
回望歷史,方知來時之艱辛。冀望未來,一個更加美好的西藏,正在路上。
(新華社記者 沈虹冰、張京品、陳尚才、柳新勇、李鍵)
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