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 > 生活消費

        安多手工藝人才加36年傳承非遺技藝,只為做好一頂“英雄帽”

        2022年08月04日 09:31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記者 丁增卓瑪 記者 卞琳琳 高玉潔
        分享到:    

        666e9404-265a-42fc-8b9e-e37b76aff8b4.jpg

        圖為大小樣式各異的“英雄帽”。

        圖為手工藝人才加(左一)向徒弟講解“英雄帽”制作技藝。

        圖為才加在制作“英雄帽”。

        圖為才加在制作“英雄帽”帽頂裝飾物。

        圖為安多縣手工藝人展示制作好的“英雄帽”。

        圖為安多姑娘頭戴“英雄帽”跳鍋莊。

        3e182562-c99f-42aa-b7a8-15744210c22b.jpg

        圖為男女不同樣式的“英雄帽”。

        在安多縣,當地群眾買傳統(tǒng)帽子時,總會習慣性問上一句:“是才加師傅做的嗎?”

        才加是安多縣的制帽名匠,他制作的帽子是一種安多傳統(tǒng)服飾,外形獨特,與其他地區(qū)的藏族傳統(tǒng)服飾有較大區(qū)別。

        傳統(tǒng)的安多帽子多以狐貍皮、羊羔皮、絲綢等為制帽原材料,帽頂一般裝飾有八瓣蓮花圖案,象征著安多的八大部落,花瓣狀似箭、刀、盾,也是安多英雄的象征。帽頂中央的紅結共有八個結頭,象征八大部落團結一心。

        安多帽子最獨特的還是帽頂豎著的一根用布條和彩線卷成的小柱子裝飾物,高度在二三十厘米左右。這根裝飾物上的彩線顏色一般由黃色、綠色、白色、紅色和藍色組成,分別代表黃土、綠地、白云、紅日和藍天。同時,它也是當時英雄們的勛章,每獲得一次戰(zhàn)功,英雄就可以在上面增加一種顏色,顏色越多,代表戰(zhàn)功越顯赫。

        這種帽子因為獨特的外形和其代表的文化內涵,成為安多人的身份標識,也代表了安多人對英雄的崇拜。所以,這種帽子也可以叫做“英雄帽”。

        藏族傳統(tǒng)服飾,主要流行于西藏自治區(qū)和青海省一帶的藏族聚居地區(qū),包括措美縣扎扎服飾、林芝工布藏族服飾、科迦婦女服飾、藏北安多服飾、巴扎藏族服飾、玉樹傳統(tǒng)服裝等。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坝⑿勖薄笔遣乇卑捕喾椀闹匾M成部分。

        在才加小的時候,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各地區(qū)間的交流變得愈發(fā)頻繁和便利,新潮的服飾從鄰近的青海等地傳入安多,對年輕人的穿衣風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傳統(tǒng)服飾受歡迎程度日漸下降。

        穿的人少了,制作安多傳統(tǒng)服飾的手工藝人也少了,幾乎無人愿意學習這門手藝。

        才加的父親和爺爺都是安多當地有名的縫紉師傅。從小耳濡目染,看著父親和爺爺做衣服長大的才加非常喜愛安多傳統(tǒng)服飾,不忍心看著它逐漸被人遺忘。

        18歲那年,才加正式跟隨父親學習縫制傳統(tǒng)服飾的手藝,并決心把安多傳統(tǒng)服飾和制作技藝傳承下去,發(fā)揚光大。

        從出師那天起,才加就開始在縣里免費教授縫紉手藝,只要是誠心學藝的學徒,無論男女老少都能跟著他免費學習?!斑@么做不僅能讓這門技藝傳承下去,還能讓更多的人有一技之長。”才加說,對于這種廣收學徒且分文不取的行為,他從未覺得有什么了不起。

        目前,跟在才加身邊學習的學徒有十幾人,還有人專門找到他家里,想跟他拜師學藝。學徒縫制出的服飾帽冠,只要質量達標,才加就會和縣里的合作社一起幫著銷售,賣出的錢也會盡數送到學徒手中。

        在才加看來,只要有人可以依靠這門手藝養(yǎng)家糊口,“英雄帽”和安多傳統(tǒng)服飾就有更多人去推廣和傳承,他所做的一切就值了。從正式學藝到現在,才加為了傳承“英雄帽”和安多傳統(tǒng)服飾制作技藝,已經堅持了36年。

        靠著一顆真摯的心和一門精湛的手藝,才加成為安多“英雄帽”的“金字招牌”,由他制作的“英雄帽”在市場上格外受歡迎。

        在工作室里,才加撫摸著制作“英雄帽”的綢緞告訴記者,他喜歡看著這些鮮艷的綢緞,這讓他覺得生活明媚且充滿希望?!艾F在的生活真是好啊,各種好材料很輕松就能得到,以前為了湊齊材料可是要費不少力氣的。”眼前的才加褪去了老師傅的老成嚴謹,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喜悅。

        一頂頂工藝精湛的“英雄帽”,不僅是英雄的代表,更是生活在羌塘草原的安多人艱苦奮斗、奮勇拼搏精神的象征,就像一代代堅持傳承民族傳統(tǒng)技藝的手工藝人一樣,默默無聞中透出一種堅定和堅韌,令人驚嘆、讓人敬佩。

        責任編輯:格桑卓瑪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