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西藏新聞網 > 教育文化 > 圣城名校

        走進北京西藏中學

        2015年03月21日 11:23    來源:人民網    記者 鄭娜
        分享到:    
        洛桑和畢業(yè)生央吉(右)正在跳《思鄉(xiāng)》,這是央吉離校前最后一次為全校同學領跳藏舞。

          1987年,這里是一望無際的麥田。

            二十年后,這里是北京高原街1號。

            高原街,因為坐落于此的北京西藏中學而得名。這個學校有800多名從青藏高原上走下來的孩子,是目前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內地西藏中學。

            每天,我從家到報社,都要經過北京西藏中學。一開始,并沒有太注意它。只覺得那樣紅白相襯、宛若一座小布達拉宮的藏式雕樓建筑,在北京車水馬龍的街頭顯得有些特別。

            這是所什么樣的學校呢?我的心里產生了第一個疑問。它是面向北京地區(qū)的西藏學生,還是兼收西藏學生的普通中學呢?

            很快,我在學校網站找到了答案:這所學校不僅在西藏七個地區(qū)實行跨區(qū)招生,而且學生全是來自西藏的少數民族孩子。

            這個答案并沒有滿足我的好奇心。緊接著,我的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疑問又產生了:這些西藏的孩子們是怎么來到北京的?他們?yōu)槭裁匆奖本┥现袑W?他們在北京經歷著什么樣的生活?他們適應嗎,快樂嗎,想家嗎?北京給他們帶來了什么變化?

            帶著這些問題,6月5日,我走進了北京西藏中學。

            光榮與夢想

            “要學習,去北高。”在西藏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每年6月中考和8月底發(fā)放高中錄取通知書,成了西藏備受關注的兩件大事。哪家的孩子要是考取了北高,便成為整個家族莫大的榮耀。特別在農村,有時候全村要為此載歌載舞,慶賀上好幾天。

            ①人生的第一次榮耀

            6月5日,是我到北京西藏中學的第一天,也是高考的前兩天。

            上午8∶30,我聽完高一語文課后,在教學樓前的臺階上,遇見三個高三女生看書?!记皟商欤呷龑W生都停了課,自己安排復習。

            “后天就要高考了,你們緊張嗎?”我看她們都在背政治,就接著問,“是不是覺得政治很難?”

            “政治有些概念不好記,呵呵?!庇沂诌叺谝粋€女孩撓了撓頭,不好意思地笑著說。

            這個容貌清秀的女孩叫次旦卓嘎,今年19歲,來自西藏山南地區(qū),和大多數考進北京西藏中學的學生不太一樣,她是從山南地區(qū)的初中考過來的。

            2003年,北京西藏中學由初中、高中合一的完校改為全高中,每年招270名學生。幾年來,能夠考上北京西藏中學的,大多數是在內地西藏班讀過1年預科和3年初中的學生。從西藏本地初中考過來的學生偏少。

            “我們學校只有9個人考進北京西藏中學,我是其中一個?!贝蔚┳扛抡f。

            北京西藏中學在西藏口碑很好,由于其每年97%左右的高升學率,使之成為藏族學生及其家長最向往的學校之一。哪家的孩子要是考取了北京西藏中學,便成為整個家族莫大的榮耀。

            “記得我收到錄取通知書的第二天,家里招待所有的親朋好友吃了頓飯,晚上還去朗瑪廳(西藏的歌舞廳)唱歌跳舞。”次旦卓嘎說。

            ②帶著夢想回西藏

            6月10日,高三畢業(yè)生集體返藏的那一天,我見到了邊久次仁。

            那天,北京迎來“桑拿天”。空氣又悶又熱。

            學校為送返藏畢業(yè)生租來的四輛大型公交車,在校門口依次排列開,默默見證著這群稚氣未脫的孩子們,如何經歷人生中的又一次離別。

            第一次,遠離父母和家鄉(xiāng)。第二次,告別內地初中。而這一次,他們將共同告別北京,告別整個中學階段。

            在廣播隱隱傳來的音樂中,前來送行的校領導和老師們,脖子上摞著畢業(yè)生敬獻的、一層又一層厚厚的哈達,就像穿上了一件白色背心,在最后的時刻,仍不忘握著孩子的手叮嚀著什么。

            車開動的一刻,很多人終于沒有忍住離別的淚水。

            “你心里不難過嗎?”我問邊久次仁。

            他沒有哭。

            “這些同學以后回到西藏工作還會見面,就是對老師、對學校挺舍不得的,但我不想哭?!边吘么稳蕛叭灰桓蹦凶訚h的模樣,可是話音剛落,眼睛還是紅了起來。

            我不忍再追問。換了個話題。

            “為什么不把書包放下來呢?”

            別人一上車就把包放下,只有他一路背著。

            “里面放了什么,怎么那么重?”我托了托他的書包,看見背帶縫合處已經脫線,被一根別針別著。

            “書?!彼t腆地答道,說完之后用力將書包往上提了一下,“這個書包是我考上北京西藏中學后,特地去縣城里買的?!?br>
            和次旦卓嘎一樣,邊久次仁也是山南地區(qū)的,不過家在農村,父母都是農民。雖然學校對農村戶口的學生每年只收1400元學費,(其中15%的名額可申請免交)再加上每人兩套校服,每個月發(fā)放300元伙食費,住宿也免費,基本達到衣食無憂的程度,但邊久次仁還是養(yǎng)成了節(jié)儉的好習慣。

            邊久次仁是北京西藏中學今年發(fā)展的三名學生黨員之一。在校期間,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還是學生會衛(wèi)生部部長。今年高考他報的是武漢大學的水利工程。

            據了解,國家每年都會針對西藏緊缺的人才類型,相應地在全國高校招收一定比例的西藏學生。至于邊久次仁為什么不選擇在北京上大學,他說希望將來能去更多的地方看看。

            獨自成長的青春期

            同樣是上世紀90年代出生的孩子,內地西藏班(校)的學生身上有著迥異于同齡人的特質。一方面,他們比同齡人在學習上更加自覺,生活上更加獨立,性格上更為堅強,思想上更為成熟;另一方面,他們也有著本不屬于這個年紀的孤獨和茫然。

            ①失蹤的新生

            這是我從一位老師那里聽來的故事。

            2006年10月7日,國慶黃金周的最后一天,晚上10時,女生樓的生活老師在清點人數時,發(fā)現高一(5)班的卓瑪(化名)不見了。

            按照北京西藏中學的規(guī)定,學生周末和節(jié)假日外出,必須在晚上7時前回校。以前雖然也有個別學生外出延誤了回校時間,但從來沒有人超過3個小時不回來。

            卓瑪去了哪里?

            據舍友反映,卓瑪早上打了聲招呼,說去找媽媽,中間一直沒回來過??墒谴螂娫拞?,媽媽說卓瑪并沒有去過她那里。

            “媽媽”是卓瑪的繼母。卓瑪的親生母親去世了,父親娶了現在的“媽媽”。那段時間,“媽媽”剛好到北京來進修,所以她說去找媽媽時,大家也沒再多問。

            卓瑪是轉學過來的插班生。去年中考,她考取了重慶一所重點高中,待了幾天覺得不適應,家里就把她轉到上海,結果在上海也不適應,于是又轉到北京,沒想,不到半個月問題又出現了。

            ——插班生,指的是2002年起,中考成績在西藏排名前360名,被散插在內地18個省市的57所省市重點高中,與內地學生一起就讀的西藏初中應屆畢業(yè)生。本來,插班生是為了讓一部分優(yōu)秀的藏族學生,更早地融入內地的教育環(huán)境,以便他們更快成長。但事實上,很多插班生到內地重點高中后無法適應。

            單是北京西藏中學,從2002年起,每年都要接受幾個因為不適應而轉學來的插班生。卓瑪就是其中之一。

            對此,北京西藏中學心理咨詢室的岳老師認為,插班生不適應,主要是陌生文化突然間的猛烈沖擊造成的。如果在全是藏族學生的班校里,這種沖擊會小很多。

            不過,即使在全是藏族學生的班校里,由于學生們大都是12歲、13歲就離開父母,人生中最重要的青春期相當于是獨立成長起來的,所以,難免還是會在學習、人際、家庭、異性交往等方面,比同齡人更易產生心理障礙和困擾。

            那么,卓瑪到底去哪了?原來,那天她謊稱去找媽媽后,出門打了輛車到火車站,去了上海。她說她還是無法適應北京的學校和生活。

            因為嚴重違反校規(guī),卓瑪最后被送回西藏,在那繼續(xù)她的學業(yè)。

            ②快樂的德吉拉姆

            高一(5)班的團支書德吉拉姆也是插班生。

            去年她從廣東佛山一中西藏班畢業(yè)后,回西藏參加中考,考了570多分,超過插班生分數線30多分,被西安一所省重點高中錄取??墒?,去了不到四天,她就決定轉學。

            “那所學校是一所民辦公助的分校,對西藏學生不僅收學費還收食宿費,讓人覺得沒有安全感。”德吉拉姆說。

            這個從外表上看,與內地孩子無異,長了幾顆惱人青春痘的藏族小姑娘,在對事物的判斷上,有著敏銳的眼光。

            高一(5)班班主任小布老師就告訴我,德吉拉姆曾經寫過一篇作文,專門講述打籃球如何培養(yǎng)一個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她還提議藏族經典著作《格爾薩王傳》應該專門為中學生提供現代藏語的簡易版本。

            德吉拉姆平時很喜歡打籃球。班上的同學都叫她“扎西”,扎西在藏語里是男性化的名字。德吉拉姆剪著一頭短發(fā),性格大大咧咧,不管和女生或男生都能打成一片。

            有一天下午放學后,我和幾個老師在辦公室聊天,突然聽見門外有人喊報告,接著,從門縫里探進來一顆滿是大汗的小腦袋。

            “布老師,我能在您這里上一下網嗎?我姐姐給我發(fā)了照片?!闭f話的正是德吉拉姆,她顯然剛從球場上過來,手上揣著一張紙條,記了幾個網址、賬號和密碼。

            德吉拉姆家在林芝市區(qū),家里有五口人,爸爸、媽媽、大姐、二姐和她。二姐去年考上同濟大學法律系,國慶節(jié)還來北京看過她。德吉拉姆從二姐那里知道了許多大學里的新鮮事,回過頭來,她也經常跟同學們說,同學們喜歡聽這些。

            “I may switch off and go in a daydreamIn this head my thoughtsaredeep”德吉拉姆喜歡艾薇兒的這首歌,她還喜歡印度歌曲和印度歌舞片。她愛英語,她的理想是當一名翻譯或者企業(yè)家。

            一群特別的老師

            在北京西藏中學,除了大家熟悉的語、數、英各科老師外,還有藏文老師和生活老師。他們身上承擔著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責任。讓孩子們學習現代科學知識,健康成長,而又不丟失民族特性,是他們全力以赴的目標。

            ①一樣的老師,不一樣的苦與樂

            我在北京西藏中學的幾天,大多待在高一(5)班。

            高一(5)班的班主任小布老師,2003年大學畢業(yè)后,一直在北京西藏中學教語文。這一屆是她第一次當班主任。

            “在這里當班主任與在別的學校不太一樣,這里的老師更需要操心的,是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問題?!毙〔祭蠋熣f。

            去年12月流感發(fā)作,每班平均有七八個學生病倒,小布老師天天宿舍和班級兩邊跑,自己也差點累倒。而剛做班主任的第一個月,就遇到新生失蹤事件,她坦言當時壓力也很大。

            “我自己也是少數民族,能夠理解學生們的很多想法,最怕的是他們把心事埋在心里,不告訴你,這樣你就沒辦法開導他們,幫助他們?!鄙頌槊晒抛宓男〔祭蠋煶3榇丝鄲?。

            對此,她只能靠其他老師反映的情況和自己的觀察,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發(fā)現問題后“主動出擊”——“就是放學后把他們叫到辦公室里做思想工作。”

            小布老師幾乎每天都要叫幾個學生到辦公室,有時候是做思想工作,有時是補習。一天下午,我回辦公室正巧碰見她給兩個學生講《師說》。我聽她差不多又把上課講的東西講了一遍,有點奇怪:“早上我看他們上課挺認真的。難道都沒聽懂嗎?”

            “漢語畢竟不是他們的母語,尤其是文言文,他們很難理解。像字詞語法和古代文學文化常識,他們往往需要比漢族學生多花上幾倍的時間來學習。”小布老師慢慢跟我解釋。

            “不過,跟從前相比,如今藏族學生的漢語水平已經提高了很多,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不錯,口頭表達能力比較欠缺,主要是受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br>
            的確,近幾年來北京西藏中學學生的成績穩(wěn)步提高,與北京當地學生的差距也逐年縮小,有些學科的成績甚至超過了北京當地學生。例如2004年的高考,學校的文科綜合和英語都超過了北京市的平均分。

            “四年前我?guī)У牡谝粨軐W生,上臺演講,每個人都抬起手臂擋住半邊臉,很害羞,說話很小聲。現在的學生,上了臺抬頭挺胸的,大方,自信,整個面貌都不一樣了?!毙〔祭蠋熣f,學校里的同事都覺得,從幾年來藏族學生的變化,可以看到整個西藏的變化。

            ②兩位藏文老師眼中的北高

            北京西藏中學建校至今,一直都開設藏文課,每個班級每周上一節(jié),藏文教材都是從西藏運過來的,藏文老師則由西藏教育廳直接派遣,兩年一換。

            為了見從西藏來的兩位老師,6月7日下午,我敲開了教學樓三樓一間貼著藏語標簽的辦公室。

            “來,你坐吧!”我一進門,普布就熱情地幫我搬椅子,“我們沒有紙杯,不能給你倒水喝?!逼詹伎瓷先摫任倚?,索朗次仁也是。

            “我們是大學同班同學,畢業(yè)后分到同一所學校工作,現在又到北京來了。”索朗次仁說。

            我猜得沒錯,他們倆是1981年出生的。2005年從西藏大學藏文系本科畢業(yè)后,被分配到西藏最好的拉薩中學教藏文。同年,索朗次仁先被派到北京,而普布,今年3月份剛來。

            可能因為年齡和學生們相仿,又是學校里會講藏語的老師,學生們都很喜歡這兩位藏文老師。在我做的一份調查問卷中,大部分學生表示喜歡藏文課,因為藏文課可以學到藏族的歷史文化知識,而且藏文老師的知識面很廣,教的東西很多。

            “我們主要讓學生們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如果以后他們自己有興趣,想深入學習或研究的話,也沒有問題?!逼詹颊f。

            除了教藏文外,索朗次仁和普布還在學校格?;ㄋ囆g團和藏族文化社團里擔任指導老師。格?;ㄋ囆g團是北京西藏中學最有名的學生社團兼演出團體,曾多次在國內外重要場合表演,2001年7月還在莫斯科參加過北京申奧成功的慶?;顒印?br>
            在索朗次仁和普布的眼中,北京西藏中學十分注重藏族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有些地方甚至做得比西藏本地的學校好。

            “我第一次來,看到學生課間做廣播體操之前,有一段藏舞,很受觸動。這在西藏反而見不到?!彼骼蚀稳收f。

            索朗次仁提到的藏舞,是根據藏族歌曲改編的鍋莊舞,由學校體育組在2003年組織學生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編排出來,時長7分鐘。

            我曾經在操場上看學生們跳過那段藏舞,當時沒有看懂,直到索朗次仁告訴我,那首歌曲的名字叫《思鄉(xiāng)》,我才悟出其中的深意。

            命運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采訪期間,我聽說北京西藏中學派出一個攝制小組,前往西藏拍攝畢業(yè)生紀錄片。北京西藏中學創(chuàng)辦20年來,已有1000多人大學畢業(yè)后返回西藏工作,這些人現在分布在西藏地區(qū)各行各業(yè),有些已成為本行業(yè)中的骨干力量。因為到內地讀書,他們的命運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

            ①從農奴的兒子到法院院長

            1989年,有歐美記者到北京西藏中學采訪過一個叫次平的學生。在那篇《新一代的藏族青年》中,當記者問次平是否考慮將來當和尚時,次平大笑地說:“不!如果考慮到祖國,就知道應該學習科學。”

            次平如今是西藏日喀則江孜縣人民法院院長。從北京西藏中學畢業(yè)后,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中南政法大學,實現了當年為祖國、為西藏做貢獻的抱負。

            北京西藏中學校長李士成還記得,2006年他去西藏,路過日喀則江孜縣時,次平帶他去參觀當地著名的帕拉莊園。

            在那個貴族莊園里頭,有一個專供奴隸居住的朗生院,里面是些用土坯壘起來、10幾平米的破石頭房子。次平對李校長說,那里就是他父輩住過的地方。

            北京西藏中學建校初期,70%-80%的學生都來自農牧民家庭,有的家里世代是農奴。讀書,特別是到北京,到全國最好的西藏學校讀書,成為扭轉整個家庭命運的主要力量。而像這樣改變命運的事情,不只對農牧家庭顯得意味深長,對城鎮(zhèn)家庭來說也充滿戲劇性。

            ②當年拉薩的第一樁涉外婚姻

            米瑪扎堆就是因為富有戲劇色彩的故事走進了我的視野。

            我是在北京師范大學見到他的。那一天是6月11日。他穿著白底格子襯衫,戴著眼鏡,文質彬彬地走到我的面前。

            “你好!我是米瑪。”

            米瑪扎堆是北京西藏中學96屆高中畢業(yè)生,本科考到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在拉薩市第三中學教書。三年前,他又考取了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的研究生,幾天前剛結束碩士論文答辯。

            “去年暑假回拉薩,碰巧趕上96屆畢業(yè)生畢業(yè)10周年紀念會,40多個老同學聚在一起,回憶起在北高的許多往事?!泵赚斣崖犝f我要采訪他關于母校的事,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

            他先跟我介紹了家里的情況,他的外公是當地有名的老裁縫,擅長縫制唐卡,爺爺是原拉薩師范學校的老師,算得上書香門第,也是一個傳統(tǒng)的藏族家庭。

            出身于這樣一個傳統(tǒng)家庭,照理說,米瑪扎堆應該娶個藏族姑娘的,然而,在東北師大讀書時,米瑪扎堆認識了日本姑娘理惠子,倆人于2001年結為連理,成為當年拉薩市登記的第一樁涉外婚姻。

            “一開始我的家人全部反對。那時候跨國婚姻還很少,尤其是跟日本人?!泵赚斣颜f,“不過,后來經過長時間的接觸和了解,他們覺得這個日本媳婦也不錯!”

            提到妻子,米瑪扎堆臉上流露出自豪之情。據說理惠子是個語言天才,漢語早已不在話下,藏語也很流利。2004年,由日本政府援助實施的西藏羊八井地熱開發(fā)項目急需一個日語翻譯,到處找不到合適的人,最后找到的正是在拉薩探親的理惠子。

            “她是個西藏迷,今年她的定居證辦下來后,我們就不用兩國間飛來飛去了?!泵赚斣迅吲d地告訴我,7月2日他的家人將從拉薩,理惠子和她的父母將從日本,同時飛抵成都。這是雙方家長第一次見面,大家會先在那里旅游幾天,然后再回拉薩。

            “我們在拉薩買了房子,過幾年我還想考博士,繼續(xù)做關于少數民族教育的研究?!甭犝f米瑪扎堆有志于做此研究,我振奮不已。

            教育就是這樣綿延萬里的,從北京到西藏,從第一個十年到第二個十年,到未來。

            6月10日21時30分,北京西站3號站臺上,我跟隨北京西藏中學黨委書記史文波、副校長張梅和六位老師,目送230多名高三畢業(yè)生搭乘T27次北京—拉薩的列車,緩緩駛出車站,同時,也結束了我在北京西藏中學的采訪。

            在西藏中學的6天時間里,我并沒有按原計劃去體驗當老師的感受,因為我發(fā)現這個學校的故事,更多的在課下,在宿舍、操場、心理咨詢室,甚至是醫(yī)務室。每一扇門打開,背后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但,講故事并不是我的本意。將時間推回到1984年,重讀國務院調查組在西藏調研后寫下的那份報告,其中提到“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在內地省、市辦學,幫助西藏培養(yǎng)人才”的構想,在今天深深影響著的不僅是整個西藏,還包括整個中國。

            據統(tǒng)計,目前全國已有北京市等21個省市開設33所內地西藏班校,培養(yǎng)各級各類在校生14000余人。前幾年,美國一位高官訪問北京西藏中學時不由得感嘆:“這樣的少數民族教育模式在世界上是罕見的,你們做得很好!”

            好在哪里?我想,最好的事莫過于看到一批批西藏青年,因為知識而改變命運,改變西藏,與西藏一道,走向明天,走向幸福。

            祝福你,西藏中學!祝福你,西藏?。ㄘ熅帲耗峡ǎ?nbsp;

            文章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巴顙旺姆

         年輕的藏文老師普布(左)和索朗次仁
        6月10日,畢業(yè)生準備離校返藏
        本文作者(二排右起第十人)和高一(5)班師生合影
        同學自制的藏漢單詞對照表
        學生現在使用的藏文課本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