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旅游” 融出新天地
—文化和旅游部扎實推動落實代表委員建議提案
穿針引線、上下翻飛,一幅精巧秀麗的綠水青山圖在綢緞上漸露雛形。位于蘇州的中國刺繡藝術館內,蘇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精湛繡藝看得游客們屏息凝神,爭相參與蘇繡非遺體驗活動。
“隨著文旅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非遺與旅游融合的趨勢日益顯著。以蘇繡為例,與旅游相結合后,既提升了當?shù)芈糜蔚奈?,也讓蘇繡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笔膶萌珖舜蟠怼⑻K州高新區(qū)鎮(zhèn)湖刺繡研究所藝術總監(jiān)姚建萍感慨地說。
常年深耕于非遺傳承與發(fā)展領域,蘇繡的新發(fā)展、新變化令姚建萍感到欣慰,也令她更為關注非遺與旅游融合過程中的問題。在非遺工坊和旅游景區(qū)實地調研時,她留意到,不少旅游商品打著“非遺”的旗號,實際上卻是機械化生產的工業(yè)品,不僅未能展現(xiàn)非遺的獨特魅力,更影響到非遺的發(fā)展和人們的旅游體驗。
為了推動非遺和旅游的良性互動,2024年全國人代會期間,姚建萍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加強非遺與旅游融合標準化的建議,從加強非遺與旅游融合標準化工作的組織管理、制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在旅游業(yè)中的使用標準、規(guī)范非遺與旅游融合的程序與過程、確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fā)展相關利益主體的保護責任及其行為規(guī)范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
這份建議被全國人大常委會列為重點督辦建議,交由文化和旅游部獨辦,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具體承辦。收到建議后,非遺司高度重視,認真研究代表建議,制定了重點督辦建議辦理方案。2024年9月,非遺司組成調研組專程赴蘇州開展調研,與姚建萍代表當面溝通,并召開專題座談會研究代表建議和意見。
“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文化和旅游部、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以及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的相關負責同志都來了。他們同我面對面座談交流的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令我深受感動。”姚建萍說,“這讓我切實感受到自己的建議得到重視,也看到了有關部門積極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激勵我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履職工作中?!?/p>
座談會后,文化和旅游部積極推進非遺領域標準化建設,正在研究制定全國非遺館建設標準、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建設標準,推動全國文化藝術資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換屆過程中增加了非遺領域專家,委托中國非遺保護中心開展非遺標識管理規(guī)范調研,將修訂非遺標識管理辦法、加強非遺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納入了2025年度工作要點。
與姚建萍一樣關注關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不在少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承辦與非遺相關的全國人大建議共77件,其中主辦46件。
“代表們的建議集中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意愿呼聲,凝聚了各方面的關心重視和智慧心血,是對國家機關更好履職盡責、服務人民群眾的有力支持。非遺司把代表建議當作‘智囊?guī)臁?,認真對待每一件建議辦理工作?!狈沁z司有關負責同志說。
據(jù)介紹,代表們普遍關注當下非遺與旅游、科技的融合,非遺司把深化“非遺+”“+非遺”的跨界融合,推動非遺與旅游、科技融合列入了2025年度工作要點,今年將開展非遺傳播數(shù)字提升行動,以新技術賦能非遺傳承,推動非遺的當代表達和時尚傳播。
有關報告顯示,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共承辦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代表建議450件,其中主辦(獨辦、分辦)187件、協(xié)辦186件、參閱77件。文化和旅游部共與代表溝通聯(lián)系千余人次,取得明顯成效。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實現(xiàn)了“溝通率、按時答復率、滿意率”三個100%。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