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西藏,定日。
第一縷陽光越過高山,照在古榮村安置點活動板房,折射出金色的光芒。
此時,已距離西藏定日6.8級地震發(fā)生過去72小時。
1月7日9時5分,一場6.8級地震瞬間打破了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的安寧。
第一時間,應急救援、消防、公安、部隊官兵、醫(yī)療、社會救援力量陸續(xù)趕赴現(xiàn)場,與時間賽跑,為生命護航,全力開展人員搜救、轉運救治、群眾安置,搶修基礎設施,嚴防次生災害,用團結、無私和無畏,在災難中挺起了不屈的民族脊梁。
小山村,那一刻不再寧靜
7日15時9分,記者到達古榮村口,未見群眾,只有匆匆路過、滿身塵土的救援人員。
一處較為開闊的水泥地,是村中心廣場。
部分群眾分堆聚在一起,或站或坐,或低語或沉默或哭泣。
不遠處,部隊戰(zhàn)士分成兩組,一組搭建帳篷,另一組與當?shù)馗扇?、民警搜救被掩埋人員、牲畜……
“地震后,我被塌掉的木頭(橫梁)卡在了牛棚。愛人把我救出來,我又慌又怕?!贝迕駞⒛緵Q回憶道,“后來我看到了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一邊救人一邊喊我們到沒有房子的地方?!?/p>
“平時,村干部對我們很好,看到他們我才緩過神、安下心來?!?/p>
“特別是次仁平措書記,就像金子一樣?!?/p>
記者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一路嘆,拼湊出地震后近6個小時的畫面——
自救!
地震剛剛結束,看著失去的家園,強忍著失去母親的悲傷,古榮村黨支部書記次仁平措毅然挺身而出,組織黨員和逃出群眾,救助被困人員,轉移受災群眾,為挽救生命贏得寶貴時間。
搶險!
鄉(xiāng)里下派的干部、火速趕來的醫(yī)生民警、緊急出動的救援力量陸續(xù)抵達這里,全力展開人員搜救,分發(fā)食物飲水,安置受災群眾……
氣象信息顯示,1月7日夜間,定日縣最低氣溫更是降至零下18度。
時間一分一秒地走著,在開展救援同時,讓群眾溫暖度過災后第一個寒夜是頭等大事,相關工作進度必須快一點、再快一點!
16時18分,政府發(fā)放的首批救災帳篷,送至古榮村北邊開闊的農田中。
18時45分,部隊官兵架鍋燒水,為群眾提供熱水熱食;應急電源車開進村內,技術人員搶修恢復電力設施。
待1月8日凌晨,記者再次來到此處,帳篷內已亮起燈,群眾全部入住。
“地震后,愛人很害怕,我告訴她‘怕什么,有解放軍在、村干部在、警察在,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惫艠s村村民次仁扎西指著一座帳篷說,“她現(xiàn)在應該已經睡著了?!?/p>
地震,能垮塌房屋,撼不動人心
對于次仁平措而言,這是漫長而難熬的一晚。夜晚余震不斷,物資陸續(xù)到來,協(xié)調繁重復雜。
早晨7點,想著小憩一會兒,閉眼后卻絲毫沒有困意。
天亮后,次仁平措聯(lián)系村委會主任桑杰,請幾個村民打掃安置點衛(wèi)生?!澳呐率桥R時的,打掃干凈,大家都住得舒服?!闭f罷,便轉身去接新運來的物資。
去古榮村,靠一條由低向高,自西向東的單行水泥路。
3天里,各類車輛有序穿梭在這條路上,將一批批救災物資運往村里。
傍晚,一個掛著紅底黃字橫幅“定日安多飯館”的帳篷前,熱氣騰騰的面片剛剛出鍋,幾位村民排隊依次取餐。
“我們暫時把縣里的店鋪關了,大概是中午到的,目前大概送出去了七八十份面食。”安多飯館老板才讓當周告訴記者,老家青海玉樹也曾遭受過地震災害,自己很能體會失去家園的痛苦,也感受過祖國大家庭的溫暖。“把肚子吃飽,才能更好建設家園,希望能幫到大家?!?/p>
夜深了,在外玩耍的孩子們鉆回帳篷,大人們忙著將新到物資卸車。
“你看,草料也運到了?!卞e車間隙,司機師傅看著擦肩而過的半掛車說?;爻搪飞?,前方車燈成河,身后星光點點。
新的一天,新的希望
地震發(fā)生后,日喀則市委組織部成立黨員先鋒隊,第一時間趕往受災地區(qū),重點開展志愿服務、思想安撫等工作。
這幾天,黨員先鋒隊志愿者多吉扎根一線,深入了解受災群眾思想和情緒的變化?!疤貏e是王君正書記來到村里,轉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災區(qū)群眾的關心關切,大家都很感動,說相信房子會有的、吃的用的東西也都會有的,要聽黨的話,攜手共克時艱?!倍嗉f。
經政府統(tǒng)籌愛心企業(yè)捐贈和連續(xù)施工作業(yè),古榮村安置點分批次完成53套活動板房搭建,還有20多套計劃于1月10日到位并安裝。
53套活動板房中,中國電建水電三局西藏公司捐贈了30套。
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齊琦介紹,每間板房都帶有保溫層,采用阻燃材料制作,自帶線路,只需要外部接入電線就可以照明、取暖。每間房屋面積為18平方米,最多可容納8人,后續(xù)還將為每間房配備一臺功率2500瓦的電暖器。
受訪群眾紛紛表示,對“新家”充滿期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專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抗震救災工作。這給了我們充足的勇氣和信心。有這么好的黨,這么好的國家,還有什么坎跨不過去?!贝稳势酱胝Z氣堅定,“目前,村中群眾情緒穩(wěn)定,干勁十足,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做好后續(xù)安置和災后重建工作。”
唯勇氣不移,唯困難不畏,唯精神不衰。
度過寒冬,必將迎來又一個明媚的春天!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