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中國西藏新聞網 > 新聞 > 西藏要聞

        星火成炬,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西藏定日6.8級地震抗震救災工作綜述之三

        2025年01月26日 09:09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分享到:

        一支支救援隊伍聞令而動,迅速匯聚在珠峰腳下,為生命開辟出一條條綠色通道;

        一車車救援物資運抵災區(qū),發(fā)放給每一名受災群眾,讓他們得到安全妥善安置;

        一支支志愿者隊伍趕赴一線,在受災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用雙手傳遞著力量和溫暖;

        ……

        一聲令下,全國動員!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和全國一心的調度協(xié)調能力,在西藏定日又一次得到生動展現(xiàn)。

        1月7日上午,一陣刺耳的手機地震預警聲響起。

        這既是向破壞性地震波尚未到達區(qū)域發(fā)出的避險警報,更吹響了抗震救災的號角。

        一時間,各方力量趕赴災區(qū),各類物資星夜馳援,全國各族人民和災區(qū)干部群眾攜手同行、守望相助,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深刻內涵,書寫了一幕又一幕“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感人故事,匯聚起眾志成城打贏打好抗震救災攻堅戰(zhàn)的磅礴力量。

        眾志成城鑄就抗震長城,緊急動員彰顯國家大愛

        在黨和國家心中,人民群眾安危冷暖,永遠有著最重的分量。

        災情就是命令!各方迅即響應,應急機制如機器般有力有序有效運轉。

        力量向災情最危急的地方匯聚——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多支力量抵達地震災區(qū)展開救援,西藏各級應急救援、消防救援、公安干警以及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冒嚴寒、搶時間,全力開展人員搜救;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和各地醫(yī)療衛(wèi)生力量紛紛伸出援手,西藏衛(wèi)生健康系統(tǒng)緊急行動,以最快速度奔赴災區(qū)治病救人,開展疫情預防,切實守護群眾健康;

        各有關部門組織力量搶修受損的電力、通信、交通、供暖等基礎設施,有關中央企業(yè)緊鑼密鼓搭建活動板房,幫助安排好群眾基本生活,確保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溫暖朝受災群眾的身邊匯聚——

        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qū),緊急調撥中央救災物資,預撥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啟動應急物資政社協(xié)同保障機制,全力做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有關中央機關國家部委派出多支工作組趕赴西藏,全力開展指揮調度、組織協(xié)調、評估指導、搶險救援、技術支撐、救助落實等工作;

        全國慈善組織快速響應,依法依規(guī)開展救災慈善捐贈;

        西藏各級政府積極協(xié)調各方資源,迅速調集大批食品、藥品、帳篷、棉衣等救災物資;

        ……

        救援爭分奪秒進行,各項保障分批到位。7日22時許,首批中央救災物資運抵定日縣地震災區(qū),包含棉帳篷、棉衣被等5800余件。各受災村居開始陸續(xù)搭建帳篷,架鍋做飯,安置群眾。

        當晚,在移民管理警察幫助下,長所鄉(xiāng)雜村連夜支起帳篷,為受災群眾發(fā)放了被褥、棉衣等物資?!皼]想到這么快就能住進帳篷,現(xiàn)在心里踏實多了?!比罕娎痛稳收f。

        旦增普赤在定日縣工作,家住曲洛鄉(xiāng)措娃村?!暗卣鸷?,每天都能領到不同的物資,吃穿住一點也不用擔心?!彼f,“村里人看到總書記和黨中央重視災區(qū)情況、掛念受災群眾的新聞,得知自治區(qū)主要領導到災區(qū)看望大家的消息,都十分感動,都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p>

        大災大難面前,黨和國家永遠是災區(qū)群眾身后最堅強的后盾,人民子弟兵永遠是災區(qū)群眾心中最可信最溫暖的依靠。

        齊心協(xié)力凝聚救災合力,同舟共濟展現(xiàn)民族情懷

        天災雖無情,人間有真情。

        地震的消息傳出后,西藏各界力量紛紛響應、捐款捐物,兄弟省市大愛同心、傾力相助,幫助災區(qū)群眾渡過難關,增強重建家園的信心,“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團結與溫暖,在珠峰腳下涌動。

        數(shù)日來,無數(shù)車輛不分晝夜,有序往來于國省道、鄉(xiāng)村路上。

        棉被、帳篷、羽絨服、柴火爐子、發(fā)電機、大米、牛羊肉……救援物資源源不斷,陸續(xù)抵達。

        醫(yī)療專家組、心理輔導組、專業(yè)救援隊、應急搶險隊、志愿服務隊……各方力量馬不停蹄,趕往震中。

        定日是上海對口援建縣之一。地震發(fā)生后,已返滬休假的上海援藏干部、“組團式”援藏醫(yī)療團隊、教師團隊和5名市政府駐西藏辦事處干事,相繼在兩天內返回崗位,投入到抗震救災工作中。

        一支來自深圳民間救援隊伍的先遣隊隊長張俊寶說,這次救援很震撼,很感動,看到來自各地的救災物資、救援力量源源不斷涌向震區(qū),真的讓人感受到全國人民緊緊團結在一起凝聚的強大力量。

        震后第二天起,不少安置點的救援人員、受災群眾除應急食品,還能吃上湘菜、藏面、蘭州拉面、牛羊肉粉湯、新疆手抓飯……熱乎乎的飯菜,承載著各族人民的深情,為失去家園的受災群眾帶來慰藉。

        “看到同胞受難,就想著過來為大家提供點熱水熱飯?!贝牍l(xiāng)政府旁,甘肅籍穆斯林群眾馬萬祥說,“我們都是同一個石榴里的石榴籽,是一家人。”

        在援助西藏發(fā)展基金會的統(tǒng)籌下,西藏尚廚炊具科技有限公司緊急調運1100只“雪蓮花”牌高原壓力湯鍋,分別送至拉孜、定日兩縣安置點,幫助受災群眾解決烹飪、吃飯問題。

        該公司銷售經理朱陸軍告訴記者,更為重要的是,“雪蓮花”牌高原炊具的研發(fā)面世,是自治區(qū)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在特殊時期送到災區(qū),有著特別的意義。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各地紛紛伸出援手,物資如潮水般涌向災區(qū)。

        江蘇省無錫市緊急籌集18噸救援物資通過包機送抵日喀則地震災區(qū)。

        四川省援助的850噸生活物資、400套活動板房,分趟搭載專列,順利抵達日喀則。

        據(jù)統(tǒng)計,震后僅32個小時,民營企業(yè)、商會向西藏定日縣抗震救災捐贈合計24479.2萬元,有超過170萬人次通過互聯(lián)網公開募捐服務平臺向121家慈善組織開展的募捐項目捐贈。

        在災區(qū),更多捐獻物資的企業(yè)和個人,都是默默地趕來,悄悄地離開?!八麄兎畔卤蛔雍统缘木妥撸B名字都不說?!鼻遴l(xiāng)左措村群眾索朗扎西說。

        “如此快的響應、如此高的效率,讓人稱贊。”西藏張極建筑勞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鵬感慨,“只有在中國,才會有這樣強大的凝聚力?!?/p>

        萬眾一心堅定重建信心,感恩奮進奔向美好明天

        眼下正是高原最寒冷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確保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我是黨員,我必須去”“我是黨員,突擊隊必須有我”……災區(qū)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與受災群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為了群眾的安危冷暖奔波著。

        定日縣在各安置點組建臨時黨支部36個,掛牌黨組織23個,組建黨員支援服務隊264支3900多人,下派400余名干部在抗震一線挑重擔、當先鋒。

        定結縣郭加鄉(xiāng)的基層女干部自發(fā)成立巾幗志愿服務隊,擔負起物資統(tǒng)計、搬運等工作。“姑娘們平時很愛干凈,沒干過重活兒,但想到受災群眾,五六十斤的米袋說扛就扛,沒有叫過苦,沒有喊過累?!惫余l(xiāng)黨委書記李嬋語氣輕松,聽完卻讓人心疼。

        拉孜縣芒普鄉(xiāng)達龍村的黨員志愿服務隊積極做好群眾轉移安置、物資調配分發(fā)、群眾情緒安撫等工作,使全村182戶、820余名群眾得到了妥善安置。

        “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我們一定能克服困難,重建更加美好的家園……”駐村工作隊隊長扎西頓珠在帳篷里耐心地為受災群眾做著思想安撫工作。

        黨員沖在前,群眾跟上來。

        黨和國家的特殊關懷,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如一股股暖流,撫慰著受災群眾的傷痛,驅散了地震給他們帶來的恐懼,更堅定了他們重建家園的信心和底氣。

        在長所鄉(xiāng)森嘎村,藏族小伙次旺加步履匆匆,幫著村里需要看病的老人當翻譯?!凹依锓孔铀?,我十分難過,看到這么多人來幫助我們,我也應該振作起來,為大家做些什么?!?/p>

        在定日縣曲洛鄉(xiāng)左措村,一支由當?shù)赝艘圮娙?、幼兒教師、黨員干部、(大)中學生等組成的志愿服務隊,忙碌地搬運、發(fā)放物資,排查安全隱患,維護環(huán)境衛(wèi)生,夜間巡邏等,將對家鄉(xiāng)的愛化作守護家園、重建家園的具體行動,直到現(xiàn)在仍在過渡安置和恢復重建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長所鄉(xiāng)通來村村民普赤說,這些年來,在黨和政府的特殊關懷下,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好。“雖然這次受了災,但我們對重建家園充滿信心。”

        春天即將來臨,廢墟之上,希望之花必將生根發(fā)芽,破土新生。

        (本報記者 楊子彥 馬曉艷 次吉 旦增曲扎 阿旺尼瑪 薛瑩 洛桑平措)


        責任編輯:唐朕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