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 > 新聞 > 西藏要聞

        卡賽飄香: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融

        2025年02月27日 09:10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    記者 德吉曲珍 次吉
        分享到:

        搭灶臺、七成油溫、做儀式、凈手、揉面、做造型……什么是年味兒?在西藏,藏歷新年的年味兒是炸香酥的卡賽,是除塵的日子,是種青稞苗……在西藏農村,炸卡賽不僅是準備年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一種傳承已久的年俗文化。每當藏歷新年臨近,村民們便開始忙碌起來,家家戶戶張羅著炸制卡賽,以此來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愿。在城市,各種口味的卡賽店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供市民精心挑選。在這個充滿年味的季節(jié)里,卡賽成為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橋梁,讓大家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濃濃的節(jié)日氛圍和家的溫暖。

        城區(qū)卡賽店:

        老牌店鋪的堅守與傳承

        記憶里,早在十多年前,拉薩市宗角祿康公園西北面就是卡賽一條街。如今,各類卡賽店已蔓延至拉薩街頭小巷,甚至小區(qū)里。這不僅是農閑時莊稼人的另一種賺錢方式,也成為了城市中的一道獨特風景。然而,在數(shù)量眾多、高度同質化的卡賽店挑選心儀的卡賽并非易事。

        記者偶然從別人口中得知,在拉薩市城關區(qū)城關花園小區(qū)附近有一家需要預訂的“德卡”店。與其他店鋪不同,這家店十余年來只銷售“德卡”,顧客群體也從片區(qū)擴展到拉薩乃至各縣區(qū)。記者隨即走訪了這家知名卡賽店——“堆龍康桑德卡店”,親身感受了卡賽的制作與銷售盛況。

        記者到店不久,前來購買的顧客便絡繹不絕。展柜上,還沒冷卻的“德卡”被顧客爭相挑走。老板索朗加措告訴記者:“我們一天能制作近百件‘德卡’,每件‘德卡’還熱乎著,就會被人買走。有點供不應求?!苯徽勚?,索朗加措時不時地接起陌生顧客的預訂電話。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家“德卡”店如此供不應求呢?在與老板交談中記者了解到,這家卡賽店在造型的完美度和“德卡”的堅固度上十分講究,凡是出現(xiàn)微瑕疵的產品,均不會銷售。“德卡”的制作過程十分精細,從選材到制作,每一步都需要精心把關。同時,為了達到完美的效果,老板索朗加措在選材上也很用心:炸“德卡”的油是精煉的大豆油,面粉也是用的上等品牌。最重要的是,店里每天會換新油,保證油鍋里沒有雜物沉淀,這也是確?!暗驴ā鳖伾n麗的主要原因。此外,制作“德卡”還需要一定的技藝和經(jīng)驗,不同的師傅制作出來的“德卡”在口感和外觀上也會有所不同。

        記者觀察到,這家店的“德卡”允許顧客自行挑選裝箱,做到了精挑細選。據(jù)悉,店里的“德卡”按照形狀分為三種等級售賣,最好的能賣到150元一件,最便宜的也能賣到100元一件。一天下來,店內生意十分紅火。

        鄉(xiāng)村炸卡賽:

        儀式感中的年味傳承

        2月23日,記者一行驅車來到拉薩市曲水縣曲水鎮(zhèn)茶巴朗村,去鄉(xiāng)野間尋找年味兒。當天,村民堅才要完成一件年前大事——炸卡賽。為此,他提前規(guī)劃,登門邀請了村里炸卡賽的能手嘎珠和索朗。堅才的家坐落于百畝青稞田中央,四面雪山環(huán)繞,下雪天別有一番意境。

        在西藏農村,炸卡賽是一件頗有儀式感的大事。太陽照到山頂時,索朗和堅才開始搭灶臺,用三塊大小相同的石頭搭成三角形。女主人果果則給灶臺撒上糌粑、點上酥油。

        簡單的儀式后,大家開始分工。索朗對著燃起的火焰叮囑道:“今天要聽話??!”果果則把大門鎖緊。詢問得知,在農村老一輩的觀念里,炸卡賽時家里來了不速之客,熱油會翻涌,這種觀念至今仍影響著人們。

        炸卡賽需要控制火候,一般用干柴,牛糞煙氣重,不太適用。記者也加入了制作隊伍。大家凈手后圍在油鍋旁,弟弟瓊達負責揉面,將面粉與酥油巧妙融合,揉制成面團;嘎珠和索朗專門做“驢耳朵德卡”,這是手藝活,沒幾年功底的確做不來;記者跟著果果把面團切成小塊后捏成各種造型;堅才則負責最后一步,等油溫達到七成熱后下鍋油炸,并不斷澆油,直到炸至金黃。第一塊“德卡”完美出鍋。

        第一塊卡賽不僅炸出了好寓意,也炸出了大家的安心。索朗說:“出鍋的第一塊卡賽如果是顏色均勻亮麗且香酥的話,寓意著今天的卡賽會‘聽話’,炸出來會很好看?!彼骼仕f的“聽話”,其實是油溫始終控制在七成熱狀態(tài),不會炸糊也不會翻涌。

        待“德卡”全部制作完畢后,嘎珠和索朗又做了一些小動物造型,如小鳥、蝎子等。在傳統(tǒng)觀念里,廚房灶臺上擺放蝎子造型的卡賽可以辟邪,而小鳥造型則擺放在“德卡”的最上層,用來裝飾。

        午后,堅才家的卡賽全部炸完。待熱油冷卻后,嘎珠和索朗、堅才一起向灶臺拋灑糌粑,感謝當天的順利。在農村,炸卡賽不僅是年味,更是一種傳承。

        直播炸卡賽:

        傳統(tǒng)美食的現(xiàn)代演繹

        在過去,炸卡賽大多只做“德卡”,很大原因是過去生活條件有限。如今,人們對“德卡”的要求越來越高,常見的“德卡”是耳朵形的卡賽,一般會疊放10層,每一層都有其特殊的寓意,極具儀式感?,F(xiàn)在,隨著人們對儀式感的追求,“德卡”的擺放和層高也越來越講究。除了常見的“驢耳朵”造型外,還有類似巴扎圖案的圓形“德卡”,市面上人們統(tǒng)稱為“布魯”,深受喜愛。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與發(fā)展,拉薩的卡賽店也緊跟時代步伐,將傳統(tǒng)美食與現(xiàn)代網(wǎng)絡相結合。年輕的工作人員身著盛裝化身主播,在直播間里當起了線上售貨員,展示臺上擺滿了造型各異的卡賽,購物車里標明了每種卡賽的口感和價格。

        主播一邊品嘗著卡賽,一邊講解口味,將這份美味與祝福傳遞給更多的消費者。記者留意到,這些銷售卡賽的直播間大多選擇在制作卡賽的第一現(xiàn)場,公開透明的制作環(huán)境不僅讓顧客親眼見證卡賽的制作過程,也讓顧客了解原材料的安全。

        隨著藏歷新年的臨近,卡賽的銷量持續(xù)攀升。無論是線下店鋪還是線上直播間,都迎來了絡繹不絕的顧客。這份傳統(tǒng)美食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味蕾享受,更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橋梁與紐帶。

        責任編輯:程利娜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