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中,“團”成為了一個高頻詞匯?!皥F”既指團隊、又指團結,面對一項工作、一份挑戰(zhàn),只要大家能“團”在一起,就有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意思。所以,當教育人才援藏由“分散式”變?yōu)椤敖M團式”時,不禁讓人眼前一亮,充滿期待。
“組團式”教育援藏的精髓在“團”。那么,就有必要弄清楚為什么要“團”、怎么“團”,以及“團”之后有什么意義?
從中央作出對口援藏政策以來,教育人才援藏并不是“新鮮事兒”。2007年以來的幾年間,承擔對口教育援藏的18個省市每年根據受援地市需要,選派骨干教 師和行政管理人員。這些教育援藏人才被下派到我區(qū)最基層、最艱苦的中小學校發(fā)揮光和熱,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區(qū)教育師資匱乏、教育管理落后的“燃眉之 急”。
隨著我區(qū)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往“分散式”的教育人才援藏模式不足以從根本上扭轉我區(qū)教育落后局面。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 會精神出發(fā),教育部等部門作出了“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的決定,旨在集中建設一批示范性中小學,提升教育援藏的質量,于是就有了為什么要“團”。
系統(tǒng)結構理論認為,當各部分以有序、合理、優(yōu)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在怎么“團”的問題上,“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采取管理人員與專任教師“兩翼齊飛”的辦法,尊重了教學與管理“不分家”的辦學規(guī)律,有利于提升受援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
在專任教師選派上,“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也不是將各個學科的教師簡單相加,而是以選派數理化等緊缺學科教師為主、兼顧其他學科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他們除了承擔了教學任務外,將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指導開展教研、培訓和教學改革等工作,從教、學、研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上補齊“短板”。
更令人期待的是,“團”的意義不僅限于集中建設一批示范性中小學,還要以這些學校為中心,為我區(qū)基層中小學開展送教下鄉(xiāng)、集中培訓、遠程教育信息技術等, 輻射帶動縣級以下中小學的管理、教學能力,擴大“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的影響面和覆蓋面,最終實現由教育“輸血”變“造血”的飛躍。
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