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 0891-6325020

        數(shù)字報系

        移動端
        您當前的位置: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 > 專題

        百善孝為先

        2016年10月09日 16:15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    記者 李志蕊
        分享到:    

        歲月是刻在父親額頭上的道道皺紋,記錄著滄桑;是母親眼角旁細細的魚尾紋,印刻著辛勞。歲月在父親、母親的身上刻下了印記,父親挺拔的脊梁如今早已隨著年事而傴僂,母親細膩的雙手也已粗糙,可我仍然記得父母的教誨:百善孝為先。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母親用乳汁撫育我們,父親用魁梧的身軀保護我們,把我們從嗷嗷待哺的襁褓嬰兒養(yǎng)育為建設(shè)國家的棟梁之才。兒時,父母在家要及時督促我們學習,在外又要擔心我們的安危;如今,我們身處異鄉(xiāng),父母的心早已飛過大江河海,時時刻刻牽掛著我們。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六年前的中秋節(jié),那是我第一次離家在外,孤身一人度過的中秋節(jié)。還記得那天晚上,我與舍友聚在一起吃火鍋。都是剛離開家的孩子,吃著吃著都紅著眼說想父母。圓圓的月亮掛在夜空中,為什么我看著它一點都沒有在家里看時圓呢?

        兩年前的除夕,又是我第一個沒和父母一起守歲的除夕。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五彩絢爛的煙花像朵朵思鄉(xiāng)的花朵般綻放在夜空中。我回想起每年大年三十早上和父母一起帖對聯(lián)、貼“福”字、掛大紅燈籠的場景;我回想起每年除夕夜和父母邊看春晚邊吃年夜飯的場景;我回想起每年大年初一早上和父母去拜年的場景……

        越是走得遠,越是覺得為父母盡的孝道少了。親戚的很多孩子大學畢業(yè)后都選擇了在父母身邊發(fā)展,我和父母一樣,都選擇了異鄉(xiāng)。父母年輕時通過考試來到了離家千里之外的西藏,那時父親25歲,母親24歲。當時的生活條件只能從家鄉(xiāng)乘坐火車,接而再輾轉(zhuǎn)乘坐汽車才能抵達拉薩。父親告訴我,離家的前一晚,平時不勝說辭的奶奶居然和父親促膝長談了大半夜,說的最多的也就是諸如“一定要照顧自己和家庭”之類的話。父母這一走就是幾年光景,當時沒有電話、沒有手機,有的便是遠方的奶奶通過電報傳遞過來的牽掛。母親說,雖然當時條件苦了點,但想想以后生活條件好了就能把爺爺奶奶接到身邊,讓他們享享福,工作就特別有勁兒。后來,家家戶戶都通上了電話,父母幾乎每天都會給爺爺奶奶打電話,告訴他們拉薩天氣如何,詢問他們的身體健康。我還記得每個月底,父母雷打不動的事情就是給爺爺奶奶寄錢;每次休假回家都會帶著爺爺奶奶散步、揉肩捶腿、去醫(yī)院體檢、忙前忙后還覺得時間不夠。可是歲月無情,可當真生活好了,老人們卻不在了。

        如今,父母已退休回去頤養(yǎng)天年,而我又成了異鄉(xiāng)人,不能與父母廝守又成了我的遺憾。母親從電話那頭噓寒問暖,父親在一旁叮囑,句句都離不開“照顧好自己”的話。每當我想他們了,就在微信里與他們視頻一下,每一次視頻后,發(fā)現(xiàn)父母似乎都蒼老了些許,可他們還非要逞強著來拉薩看我。而我,也只能在電話里、微信視頻里和每年的假期里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以表孝心。

        “孝”源于心,化于行。盡孝道不止是說說而已。我們?nèi)缃裾斍啻耗晟?,給予我們生命的父母不能忘。當年邁的父母站不穩(wěn)、走不動的時候,我們也應當像當年他們牽著學步的我們那般,也緊握著他們的手,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而我們是否也應該好好靜靜的想一想,有多長時間沒給父母打過電話了?有多長時間沒有陪父母散散步了?有多長時間沒有和父母一起吃頓飯了……

        責任編輯:何寶霞    

        相關(guān)閱讀

          關(guān)于我們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xié)議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wǎng)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wǎng)絡(luò)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久久精品淫乱视频,无码专区影视网站,亚洲激情激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