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邊境派出所民警前往仁滇牧場巡邏踏查時向國旗宣誓。圖片由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提供
立新邊境派出所民警文昌太給轄區(qū)孤寡老人送去自己種的蔬菜。 圖片由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提供
林芝邊境管理支隊南伊邊境派出所副所長趙軍為村里的兒童采集信息辦理證件。本報記者 張猛 攝
阿里邊境管理支隊塔爾欽邊境派出所民警救援雪中受困群眾。
林芝邊境管理支隊南伊邊境派出所副所長趙軍為小學生開展安全宣傳,講解民族團結相關政策。 本報記者 張猛 攝
阿里邊境管理支隊塔爾欽邊境派出所民警向小學生介紹黨史知識。 圖片由塔爾欽邊境派出所提供
立新邊境派出所民警在宗曲河巡邏。圖片由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提供
導讀
駐守在西藏邊境線上的移民管理警察默默無言、堅守崗位,像一根根釘子,牢牢地“釘”在了國門邊境線上。他們和當地各族群眾以及來往游客心手相牽、守望相助。在邊境線上,民族團結之花越開越艷。
日喀則立新邊境派出所:
守望在“云中”
本網記者 汪純 本網通訊員 畢琦 張家曄
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立新邊境派出所位于中尼邊境地帶,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素有“云中邊境派出所”之稱。
立新邊境派出所轄區(qū)以藏、漢、夏爾巴人等多民族聚居。“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是立新邊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不變的信條,正因如此,派出所民警在群眾心中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專屬名號:新區(qū)安置點“跑腿一哥”朗多拉、“愛心小阿太”文昌太、“編外老村長”張艷兵……
多年來,立新邊境派出所在做好穩(wěn)邊守邊工作的同時,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構建起了以“單位黨支部為核心、村‘兩委’為紐帶、軍警民共同參與”的“黨建+管邊控邊”新格局,有效提升與轄區(qū)各部門的協(xié)調、配合和聯(lián)動。
2015年“4·25”尼泊爾地震后,與尼泊爾一河之隔的樟木受災嚴重,轉移群眾、運送物資、救治傷員……是原立新邊防派出所官兵們的首要任務。
隨著村民全部搬遷至日喀則市區(qū)的樟木新區(qū),在震后至今的8年里,立新邊境派出所全體民警積極協(xié)助村“兩委”建立夏爾巴手工辣椒醬、夏爾巴特色蘿卜干、民族服飾等合作社,幫助當地群眾解決就業(yè)400余人次。
由于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成績突出,立新邊境派出所先后榮獲“西藏自治區(qū)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1次,榮獲“日喀則市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1次。
今年6月,80歲高齡的僧人扎西突發(fā)腦溢血,生命垂危。新區(qū)安置點警務室民警“跑腿一哥”朗多拉知道情況后,第一時間將老人送往醫(yī)院進行救治。
扎西老人一直獨居,因為朗多拉一次次送證上門、看望慰問、噓寒問暖的舉動,讓老人把朗多拉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
今年7月1日,立新邊境派出所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主題黨日活動?;顒又?,老黨員次仁講述著黨的光輝歷程,老人的聾啞女兒在邊上指著派出所民警文昌太,用手來回比劃。
次仁老人向民警解釋道:“我女兒的意思是,民警文昌太對我們非常好,是他教會我女兒寫自己的名字,感冒藥也是他送來的,他還會耐心地跟我女兒交流,領導一定要好好表揚他?!?/p>
38歲的張艷兵在立新山一待就是16年,用自己美好的青春丈量著立新的每一處密林、每一個山口、每一條小路。張艷兵的祖父、父親也都曾是軍人,這個憨厚淳樸的老兵早已將軍人的優(yōu)秀品格深深刻進了骨子里。
立新邊境派出所尼瑪普警務室位于轄區(qū)仲宗自然村,這里也是立新邊境派出所在中尼邊境最艱苦、最偏遠的警務室,潮濕的環(huán)境中,隨時都有螞蟥、毒蛇、黑熊、花豹出沒。每當要派人去尼瑪普警務室執(zhí)勤點駐點輪換時,張艷兵總是說:“我熟悉地形,我也會做飯,讓我去!”
到了執(zhí)勤點,張艷兵總是忙著帶領聯(lián)防隊員挖魚塘、蓋溫室、修雨棚、種蔬菜……每當張艷兵從執(zhí)勤點回來,總會把從尼瑪普溫室?guī)淼氖卟朔纸o立新村療養(yǎng)的群眾,無論是夏爾巴人、藏族或是其他民族的群眾已完全認可這位“編外老村長”。
村民達瓦頓了頓,笑著說:“要說村里沒人知道你,那簡直是怪事!你比我們的親人還要親,要不你就當立新村村長吧……”隨即,大家紛紛附和著:“村長、村長!”這“村長”一叫就是6年,“編外老村長”的名號就此遠近聞名。
守望相助的故事一如既往,民族團結的情誼一脈相承,一個個身影、一件件小事,熔鑄起了牢不可破的民族手足情。
阿里邊境管理支隊塔爾欽邊境派出所:
岡仁波齊腳下的守護者
本網記者 溫凱 永青
在岡仁波齊腳下,有一群年輕的移民管理警察,常年駐守在海拔4810米的阿里邊境管理支隊塔爾欽邊境派出所,為維護邊境地區(qū)和諧穩(wěn)定、保障民眾安居樂業(yè)、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今年8月1日,塔爾欽邊境派出所的民警正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門口突然來了一對情侶,要跟民警們合影。原來,這對情侶來自江蘇南京,7月28日在岡仁波齊景區(qū)游玩,由于當地突發(fā)持續(xù)性降雨天氣,兩人于29日凌晨因極端惡劣天氣和嚴重缺氧導致體力不支,被困在卓瑪拉山口,遂向塔爾欽邊境派出所打電話報警求助。
接警后,民警立即攜帶救援物品前往事發(fā)地附近,歷經4個多小時的搜尋,終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兩人,并迅速將其送至轄區(qū)衛(wèi)生院接受診療。
自組建“岡仁波齊執(zhí)法巡邏救援隊”以來,塔爾欽邊境派出所累計救援945次,救助受困群眾3306人,收到群眾發(fā)來的感謝信30余封、錦旗280余面,救援成功率達100%。
塔爾欽邊境派出所所在地普蘭縣巴嘎鄉(xiāng)冬季時間長、溫度低,河道結冰后導致原取水點無法正常取水,群眾用水十分困難。于是,派出所成立了黨員服務小分隊,每周定時調用水車從5公里外的取水點拉滿水箱,為轄區(qū)居民送水。小分隊民警利用村組微信群等對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進行統(tǒng)計,按照需求及時為老百姓解決困難。
多年來,塔爾欽邊境派出所持續(xù)實施關愛困難兒童工程,對轄區(qū)巴嘎鄉(xiāng)小學困難兒童進行全面排查登記,以一幫一、多幫一、做困難兒童的“警察爸爸”等方式,建立救助關愛困難兒童檔案68份,定期檢查幫扶落實情況,確保困難兒童有人管、有人問、不斷線,實現轄區(qū)困難兒童無一人失學。
“警察爸爸”與受助學生家庭進行一對一交流,民警詳細詢問受助學生的家庭情況、日常生活、學習成績等,采用心理疏導、成績輔導、助學資金等形式,鼓勵孩子們克服目前遇到的困難,讓受助學生家庭得到全方位的幫扶。
據了解,派出所累計為轄區(qū)困難兒童捐款和爭取捐助物資合計10萬余元。先后選派20余名優(yōu)秀民警兼任所在地小學法治副校長,入校進行法治宣傳,積極整治校園及周邊秩序,打造安全、穩(wěn)定、健康、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如今,巴嘎鄉(xiāng)小學已經是當地群眾眼里“最平安的校園”“最溫馨的家園”。
在全體民警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塔爾欽邊境派出所先后榮獲全國、西藏自治區(qū)“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等榮譽。民警們用自己的付出奏響了一曲曲警民和諧的動人樂章,讓民族團結之花綻放在岡仁波齊腳下。
林芝邊境管理支隊南伊邊境派出所趙軍:
當好搬遷群眾貼心人
本網記者 張猛 本網通訊員 張力
“瓊林村居住著漢族、藏族、珞巴族、門巴族群眾,共57戶238人……”林芝邊境管理支隊南伊邊境派出所副所長趙軍每次介紹米林市南伊鄉(xiāng)瓊林村情況,都如數家珍、滔滔不絕。
2019年底,瓊林新村建設完成,隨著第一批村民入村,趙軍就作為負責人,帶領另外2名民警入駐瓊林新村警務室。
“趙軍叔叔,請喝茶!”第一批搬遷到瓊林新村的江才扎西家的孩子巴旦,每逢放假都會提著酥油茶到警務室找趙軍。
從昌都市到林芝市,江才扎西一家來到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盡管政府為他家配齊了生活物資,但因為對當地生產生活方式不了解、不熟悉,未來的日子該怎么過,江才扎西的心里也沒底。村里采集基礎信息期間,趙軍了解到,從昌都市搬遷過來的群眾基本都有這樣的困擾。
“只有錢袋子鼓起來了、日子過得紅火了,遠道而來的搬遷戶才能安心留下來?!睘榱俗屗麄儚氐姿Φ羲枷氚?,趙軍牽頭帶領警務室民警成立宣講隊,立足當地林下資源豐富、旅游業(yè)發(fā)展迅猛的優(yōu)勢,向江才扎西這樣的搬遷群眾介紹當地靈芝、松茸、蟲草等林下資源采挖審批流程、采挖地域以及銷售渠道。同時,鼓勵他們緊追當地建設發(fā)展浪潮,在參與當地建設發(fā)展中增收致富。期間,趙軍積極聯(lián)系當地旅游公司、各工程項目部,為群眾牽線搭橋、介紹工作。
“阿佳,這是您的身份證,請收好。”2022年6月,48歲的珞巴族群眾亞白收到了趙軍送到家門口的新身份證。亞白因為忙于挖蟲草,一直沒能到派出所補辦身份證,作為警務室負責人,趙軍帶領民警上門為亞白采集照片,并將新的身份證送到家門口。
瓊林村距離該派出所較遠,出行不方便,群眾到所里辦理各類業(yè)務至少要花上半天時間。趙軍積極發(fā)揮警務室的橋梁作用,將各類辦件業(yè)務盡可能向群眾端轉移,建立上門辦件和村里預約工作制度。群眾不出村就可以完成常見類型證件、證明的辦理和其他類型業(yè)務的咨詢及預約,由警務室民警指導群眾完善資料,幫助群眾到所里一次性快速完成相關業(yè)務辦理,實現民警多走路、群眾少跑腿的目標。
在警務室駐點期間,趙軍會定期到邊境巡邏踏查。當地地理環(huán)境以原始森林和沼澤濕地居多,巡邊的道路異常難走。
2022年7月的某天,趙軍協(xié)同另外兩名工作人員前往預定區(qū)域巡邏踏查,由于降雨天氣,道路泥濘難行,直到天黑,趙軍他們三人都沒能走出森林。天黑后,方向更難辨認,他們相互攙扶著,在森林里尋找方向。所幸,在體力幾近透支的情況下,他們終于找到了來時的路。那天,三人按照既定任務,共徒步14個小時。這樣的巡邏,趙軍早已習慣,他的鞋子因此也總是最臟、最舊。
“種地就是站崗,放牧就是巡邏。大家就是邊境上移動的‘千里眼’和‘順風耳’,發(fā)現可疑情況要及時向派出所匯報……”趙軍發(fā)揮群眾在管邊控邊中的重要作用,定期組織搬遷群眾前往“紅色小牧屋”,講述當地珞巴族群眾的戍邊故事,激發(fā)群眾主動參與巡邊護邊工作。
“身上挑起了守邊的責任,放牧變得更有意義?!迸c江才扎西一同搬至瓊林村的阿列在趙軍的鼓勵下,主動申請加入了派出所的護邊聯(lián)防隊,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護邊員。兩年多的時間里,阿列跟隨派出所民警和當地珞巴族、門巴族護邊員,走遍了瓊林村邊境的各個角落,成為名副其實的“活地圖”,并多次在維護邊境安全的任務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一面面國旗在整齊的村舍迎風飄揚,整潔的村道上回響著孩子們的嬉戲聲,村旁的牧場不時傳來放牧群眾的吆喝……有了趙軍的貼心守護,瓊林村的團結之花,在各族群眾的幸福生活中越開越艷。
關于我們 丨聯(lián)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xié)議丨 廣告服務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協(xié)議授權,禁止建立鏡像
制作單位: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850000
備案號: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藏)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